宁泽比赛结束三天后就飞身前往米国。
接下来他的比赛基本都会在米国进行。
每场比赛只有三个月的时间间距,非常紧张。
这对每一位拳手都是一种意志的考验,因为几乎天天都要在训练中度过.
没有休假,没有美女,没有游艇,没有Party,只有汗水和争夺总冠军的决心。
这样的日子至少要坚持一年。
当然会有两位拳手会在三场比赛后提前享受人生。
另外两位会在四场比赛后跟他的情人相会。
只有最后一对会坚持到底,做足一年的苦行僧。
如果耐不住寂寞,晚上去酒吧勾搭两位夜店女郎,一起做做健身运动也没什么不可以,只要你的精力充沛。
宁泽相信以欧美人的脾性这种事肯定会发生,只是频率高低而已。
像他刚吃到蜜桃的滋味,转眼就要禁欲一年,也是相当痛苦的。
但男人么,想要过得充实还不简单?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撸啊撸出来都三年了,没事撸两局也就解决了。
宁泽对这游戏还是蛮喜欢的,男人的最爱。
而且他听说龙泽萝拉今年下海了,正好可以跟她一起游个泳,潜个水啥的也能打发一下时间。
2012年发生了很多事。
宁泽打败了P4P之王帕奎奥,荣登新的P4P之王。
他不仅在拳坛出名了,在直接上也有了不少的影响,对国内的影响也很大。
但是有些人比他还要出名。
像游泳冠军孙扬获得了两块金牌名气丝毫不比他差。
韩国的鸟叔一首《江南style》更是红遍了大江南北。
大街上不管是小姑娘还是大姑娘,不管是小阿姨还是老大妈都会来骑马跑两圈。
鸟叔的影响不止存在于视觉中,更是融入到了“爱骑马”的广大家族群体的日常生活。
宁泽面对他是自愧不如啊!
华国的作家墨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你要问米国人墨言是谁估计没几个知道,因为这个奖在人家这里都快成了大路货色,不怎么稀罕。
但是对于华国来时却是地震式的。
因为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国人,其他的十个都是外国国籍,有一个是湾湾人。
很显然文化方面获得至高的成就比宁泽这种体育人要更受人追捧。
不过两者的性质不同,宁泽是偏娱乐界的,墨言是文化学术界的。
在米国自然是宁泽更受欢迎,国内当然还是墨先生了。
此外还有几位大国领袖大都在12年登台,这个影响更大。
但这跟宁泽没关系,他还是把他的比赛负责好,把小钱钱拿到手这才是最实在的。
宁泽跟小斯平克斯的比赛地点定在了新修建的纽约巴克莱中心。
2012年巴克莱中心刚修建完就投入了使用。
这个耗资10亿美刀的新体育馆,充满了黑科技。
不论是外部造型还是内部构造都别具匠心。
两万人的包容度和麦迪逊广场花园不相上下。
这两个场馆也成了纽约两座地标式建筑。
一个时尚,科技感十足;一个复古,文化气息浓郁。
比赛时间是三月五号晚上。
一月五号瓦特森告诉宁泽,这届的《拳坛》年会需要参加一下,时间在一月十号,地点米高梅大酒店。
宁泽叹声道:“哎,又要领奖,好烦呐!”
即便是瓦特森好脾气,看到他那臭屁样,都想抽他了。
出席晚会前,宁泽穿着自己那十几万美金的西装问爱丽丝:“我这样形象可以吗?这西装会不会太LOW了?”
爱丽丝翻个白眼道:“哦,亲爱的,你要嫌low,可以送我,我不嫌弃。”
宁泽稍微带点肉痛的表情道:“体重每升级一次,就要重新定制一套西装,赚再多的钱也会赔光啊!”
接着他又问道:“我的发型怎么样?要不要再修理一下?”
爱丽丝再次翻个白眼:“你那两厘米的长的头发也能跟发型扯上关系?”
宁泽笑道:“也是,那OK了,咱出发吧。”
来到米高梅大酒店会场后,宁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泰森、老霍、罗伊琼斯、杜兰特、帕奎奥等人都跟他问好。
宁泽现在的身份已今非昔比,绝对算得上是拳坛的一位大咖。
这次参与的人也不少。
像阿鲁姆、唐金等著名的推广人都过来了。
还有著名的拳击教练、经纪人、各个级别的拳手,各个媒体的知名人物都粉墨登场。
这次年度颁奖典礼马奎兹同志无疑是最出彩的一个。
年度最佳KO和年度最佳冷门都给了他。
他本人也得到了一个年度最佳表现的奖项。
艾尔·海蒙获得了年度最佳推广人兼经纪人。
托马斯获得了年度最佳教练。
帕奎奥比较可怜,2012年比赛了两场结果全都被KO,他的拳击生涯从这一年开始正式走向衰退期。
为了顾全他的面子,《拳坛》杂志并没颁给他年度最佳倒霉蛋的称号。
最后终于轮到宁泽登场了。
最重磅的年度最佳拳赛和年度最佳拳手都颁给了他。
他和帕奎奥的那场比赛绝对称得上近几年来最经典的一场比赛。
不仅打的精彩绝伦,而且打破了历史门票销售记录和PPV销售记录。
堪称拳击史上的奇迹。
给他颁奖的是阿里的老对手乔治·福尔曼。
福尔曼也是宁泽比较喜欢的一位拳手。
他那古朴雄浑的力量和汪洋般的体力以及抗击打能力,一直都让宁泽眼馋不已。
更重要的是他年过不惑依然在拳台上和刘易斯、泰森、里迪克·鲍、霍利菲尔德等人争夺重量级之王的宝座,可谓是老当益壮精神可嘉。
宁泽整理了一下衣服,正了正领带,来到领奖台。
福尔曼跟宁泽握了握手,把奖杯递给他,跟他说了声恭喜。
最后宁泽做简短发言。
“拿到这个奖杯我很激动,因为这是我的第三个最佳拳手奖杯。
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推广人艾尔·海蒙和吴刚先生,还要感谢我的教练托马斯·李先生。
还有我的每一个团队成员和支持我的亲人朋友以及可爱的拳迷们。
没有你们就没有现在的我。
当然也要感谢《拳坛》杂志能给我这个获奖的机会。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每一位对手。
帕奎奥、马奎兹、莫斯利、贝托、马约加、两个迪亚兹、卡汗、布拉德利、亚历山大、坎贝尔,以及不幸逝世的瓦莱罗。
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今天的我。
是他们给了我和他们一战的机会。
是他们让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的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