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怎么会是他?(1 / 1)

众道坐不住了,纷纷提问。 “这句呢?” “哦,我也知道。这句好说。乃是……” “宰盈破抱一,能无离乎?怎解?” “我知道,嗯,这句有陷阱,关键在载字,这个词没意义。……” “那这句怎么说呢?你若能说出来,我服你。” “客气,客气,在下正好知道。此字乃当……” 李挽澜一一解答,毫不拖泥带水,仿佛《道德经》他从头至尾看过无数遍。 刘意虽然对李挽澜的学问之好早有体会,但好到如何程度,却也是今日第一次见识。他看的趣味横生,心花怒放,这才是高端的热闹,大扫四方,何其风光。 群道对李挽澜很无语,这是哪里冒出来的愣头青小子,怎么没有他不知道的? 有人坐不住,问道:“承蒙先生指教,还未请教先生高姓大名?” 群道一凛,不错,就算今日被虐了,也要知道是谁虐的啊,冤有头,债有主,迟早有一天找回来。 “道长客气,在下姓李名挽澜,字嘉轩。不敢称指教二字,一时兴起,胡乱解说一翻,教诸位前辈见笑了!” 呀!您还知道见笑啊?我们一群道士从五湖四海赶过来,本想为道教发展添砖加瓦,结果改成来听您讲课了。众道很是无语。 莲宿道长却很是和气,无论如何,这解释都好极了。 “等等,您是景阳王府的李王爷?”有明白人问道。 啊?景阳王府的王爷?本朝最年轻的王爷?开国功臣景阳王的后人? “正是在下。”李挽澜道。 “天下第一大才子李挽澜李先生?” 啊!第一大才子?三岁识千字,五岁通经史的那个?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诸位抬爱,在下愧不敢当。”李挽澜客气道。 “本朝第一太傅李先生?” 啊?第一太傅?教皇子皇孙读书的那个?说的多少博学鸿儒哑口无言的那个? “皇上恩赐,在下唯有鞠躬尽瘁已报皇恩。”李挽澜再次客气道。 怎么会是他?众道心中一阵哀嚎。 全天下的道士加起来也不可能从他这里找回场子了。 无数老道士摇头苦笑。 又有无数人想,也只有他才能将这些深奥难懂的文字信手拈来,随口解释。 更有无数人想到,反正你已经把我们虐的体无完肤,干脆好人做到底,把道德经全讲一遍吧。 于是,一个人问问题。 两个人问问题。 十几个人问问题…… 最后干脆提议,《道德经》也不讨论了,就听李挽澜从头到尾讲一遍吧,反正有他在场,《道德经》一个字也改动不了的,没人说的过他呀。干脆闭着眼睛就当它是真本吧。 于是,这场鉴证大会,就变成了李挽澜一人的《道德经》专场讲座。 这一讲到日落西山,他说文解字,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讲的头头是道,众道士听的津津有味,佩服的五体投地。 最后眼见天色太晚,观中歇宿不便,才不得不散去。 自此,这一场鉴证大会,扬名天下的除了殷七七,还多了一个李挽澜。 一个参悟的妙,一个解说的好。 堪称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