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道长别来无恙?(1 / 1)

那一日,刘意率同李挽澜突然来到显灵宫,与清华公主问了安好,便道:“今日前来,乃是带殷道长面见父皇。” 原来,《道德经》,《三字经》虽然早已上禀明宗皇帝,但明宗陛下国事繁忙,只命编修查证《三字经》,令吕至阳核实《道德经》,若果真无误,便刊印成册,令万民学习。 这几日,正好《道德经》,《三字经》刊印出来,明宗阅后,对这两本书都赞誉有加,称道:“圣人教化,普惠万民,当令人人学之。” 又想起近日肆虐京都的邪书《西厢记》竟屡禁不止,便又下旨令京都才子必读《道德经》,多学学圣人的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先理身、再理国。并亲自给《道德经》做了注解,有皇帝陛下领头,自然不乏溜须拍马之人,一时间京都纸贵,人人誊抄《道德经》。若能得到明宗陛下注解的《道德经》更受巴结奉承。 刘意去了阳城一趟,便先后有《道德经》,《三字经》问世,明宗陛下心中更以为刘意得天地钟爱,对他更是宠爱,对李挽澜也爱屋及乌,褒奖了几句。 李挽澜却推辞道:“陛下赞誉,愧不敢当,这都是阳城松鹤观道长殷七七的功劳,微臣不敢居功。” 于是,将殷七七如何参悟《道德经》,如何出口成章写出《三字经》大大的赞誉了一番。又道殷道长不争名利,每每写出诗词,往往写他人的名字,比如这《三字经》便用了王应麟的名字。 明宗陛下一听,世上除了吕至阳国师之外,竟然还有如此聪慧机敏,谦恭退让的世外高人,便令刘意带殷七七前来觐见。 刘意奉皇帝旨意到显灵宫来宣布口谕,李挽澜便也一同跟来。 殷七七正在禅房中躲懒,自从李真真不用做功课之后,众道姑仿佛把她也忘了,她爱睡到啥时候睡到啥时候,除非公主召唤,否则没人来吵她,如此,殷七七在这显灵宫中过的惬意至极。 因此,当她顶着歪斜的发髻,睡眼惺忪中猛然见到李挽澜的时候,还以为自己在做梦,不甘心的揉了揉眼睛,再看,这货怎么还在? 李挽澜冷笑不已,出了显灵宫,看你还往哪里躲? 刘意畅快大笑,道:“殷道长果非凡人,如此放浪形骸,不拘形迹,本王好生羡慕。” 这不是梦! 殷七七面色剧变,小心脏猛烈的跳动起来,讨债鬼来了……,好可怕!谁能救救我……。 她勉强挤出一个笑容,赶紧站到了清华公主身后,都当我是背景墙,无视我吧,谢谢! “殷道长别来无恙?”李挽澜声音和煦,温暖如春。 殷七七莫名一个寒颤,“贫……贫道挺好,多谢王爷关心。”呃,天冷要加衣,我要多穿点。 李挽澜微微一笑,不再多言,本以为是只会飞的鸟,原来还是个蠢萌的兔子。 刘意笑容爽朗,表明来意。 殷七七一听,连连摆手,说自己不过是一介草民,难登大雅之堂,怕殿前失仪,请刘意代为禀明圣上。 刘意笑言无妨,殷七七绞尽脑汁的推辞。 忽然,清华公主说道:“无碍,我陪你一起去。” 众人一呆。旋即,刘意欢天喜地,李挽澜心中奇怪,只有殷七七苦笑不已,公主你帮倒忙了,我真的不想去见你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