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崛起(1 / 1)

吕云又道:“等旬公子治好了小姐,您一定更美。”她安慰殷七七,并不是无的放矢,殷七七如今即便看起来三四十岁,五官却依旧细致动人,若回到本来的年龄,一定是个天下无双的美人。 殷七七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白发红颜,也是世间之悲。 吕云仔细的看了看她面色,没敢再多说什么,见殷七七有些疲惫,忙扶了她歇息。 殷七七如今已经换下了道袍,是一副寻常人家小姐的打扮。 因着她不喜欢太过繁复的发髻,只是用丝带绑了头发。 吕云见她睡着了,小心翼翼的关上门,退了出去。 殷七七听到她的动静,一滴泪终于从眼角滑落。 *** 顾雁城接受万人朝拜,眼睛里闪过一丝得意。如今经历了许多,她也懂得掩饰眼中的自得,面上依旧一派圣洁。 没有人能想到她吃过多少苦,才能有今日的成就。 那日她被旬墨一掌打飞,晕死过去,醒来后是在一个荒野破庙。 一个乞丐救了她。 她是顾尚书的女儿,尊贵的千金小姐,什么时候和这些叫花乞丐混在一起。 那乞丐见她醒来,露出讨好的笑容,她厌弃的皱了皱眉头,心中只觉得厌恶。 话本子中那些落难的小姐,那个遇到的不是温柔多情的公子,凭什么她遇到的便是下等贱民。 心中如此想,更觉得世道不公。 她勉强坐起来,只觉得口中似乎在冒火,肚子一阵乱响。 她即便落魄,依旧是个美人。 乞丐赶紧递上了半个馒头,递馒头的手满是污垢,指甲里都是黑泥。 顾雁城嫌弃的将馒头扔了老远,她从来都是锦衣玉食,什么时候吃过这么肮脏粗糙的东西。 她想要离开,腿却如同灌了铅,胸口痛的厉害,一步也走不动。 那乞丐仿佛被人欺负惯了,见她凶狠的扔了馒头,却不敢多说一句话,自己小心翼翼的将馒头捡起来揣了起来。 然而,顾雁城肚子真的饿狠了,她并没有吃过什么苦,饿肚子的经验更是从来没有过。 只是,让她去吃那个肮脏的馒头,她实在不愿。 那乞丐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瞧着她,顾雁城心中一阵发寒,忍不住骂了他几句。 那乞丐倒也乖巧,闭上了眼睛,只是不时偷窥顾雁城一眼。 或许是这偷窥,让顾雁城虽落魄仍然有了一丝得意。 哼!一个叫花子,也敢觊觎本小姐的美貌。 第二日,那乞丐讨回了一个干净的馒头,上面还包着纸。 顾雁城面带嫌弃的吃了这馒头,并体味到这乞丐对自己的与众不同,得意的呼喝他往东往西,看他像苍蝇一般的乱转,心中涌起一丝诡异的快感。 后来等她能动弹,趁着乞丐出门乞讨的时候,悄悄地走了。 她一个女子,走在荒郊野外,走的并不快,那乞丐竟然追了上来。口中呜呜的说着什么,似乎在请求她不要离开。 顾雁城好不耐烦。 一个肮脏下贱的乞丐,凭什么敢要求她? 两人缠杂烦乱说不清楚的时候,一队人马却来到了跟前。 为首一人是个二十多岁的少年郎,富家打扮。 顾雁城面上一喜,这才是她顾雁城该结识的人。 那少年郎以为乞丐欺负她,问了顾雁城,顾雁城略一迟疑,忙点头称是。 那少年一挥手,一对家丁上去,将那乞丐一顿胖揍,打的奄奄一息。 顾雁城心中掠过一丝不忍,最后还是厌恶占了上风,什么也没解释,仍由他们动手。 最后,她跟着那少年郎回去的时候,心中只短暂的掠过一个念头,打一顿又不会死人。 她不知道的是,那乞丐真的死了。 怀里藏着一个新鲜干净的馒头。 顾雁城开始了在少年郎家里的新生活,她会弹琴下棋,写诗画画,在这样的边荒小城,混的风生水起,游刃有余。 跟那少年郎回去的第一天,便半推半就上榻成就了鱼水之欢。 只是,她是少年郎藏在外面的外室,没多久,二人的奸一情被人发觉,正室打上门来,曾经在她心中如天神下凡,保她平安的多情公子,却被正室揪着耳朵,说是她勾引了他。 顾雁城阅人无数,从前虽然遭到过不少人的抛弃,流浪在一个又一个男人的怀抱。 但那些终究是风流韵事,没有后宅斗争的泼辣血腥。 这一次,终于直面了这些。 她被打的鼻青脸肿,一副好容貌差点儿被毁了。 她惊恐之际,忽然想到张未留传她的功法,大发神威,制伏了那正室。 那少年郎见她如此厉害,转而讨好她,顾雁城心中一阵得意,她本就是风流女子,故意在那正室面前与少年郎玩些风月之事。 将好好一个正室活活气死,犹觉得不解恨,鞭尸一顿才解了恨。 那少年郎本就厌弃自己的正室,一个又丑又凶的母老虎,顾雁城能帮他收拾了,他感激不尽。 自此后,二人每日厮混在一起,日子过的乌烟瘴气。 顾雁城自从知道张未留交给自己的法术能保护自己,用起来便肆无忌惮。 只是那少年郎经不起顾雁城的双修之术,没多久便气息奄奄。顾雁城见他要死不活,卷了他家当细软,独自走了。 她那样柔媚的女子,走到哪里都有艳遇,又有法术傍身,竟然活的好不精彩。 但觉此生只有此时才算恣意顺遂。 至于牛夫人在京都病逝的消息,她半点也没听到,即便听到了,也不过流两滴眼泪,不放在心上,为了自己的安危,绝不敢回京都奔丧的。 时光如此匆匆而过,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一个道士,那道士见了她容貌,便走上前来叫她圣女。 顾雁城吃了一惊,虚荣心泛滥,圣女之名,听起来似乎不同凡响。 她一番询问,才知道,张未留竟然将她封做了永生道的圣女,并号令永生道群道寻找她的下落。 再一打听,永生道在滇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整个滇南的人,大部分都信永生道。 又知道圣女在教中地位独一无二,职责重大。既然有了如此好去处,立刻便决定跟着那道士回了永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