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公主没有回答他,陷入到自己的深沉思绪之中。 那日,未料到明宗陛下忽然吐血,扶到榻上时,人已是弥留之际,恰逢她来看望。 明宗看见她,死灰的眸中闪出一抹神采,他紧紧抓着她的手,恳求道:“清华,你……” 她明白父皇想要说什么,她只轻轻说了一句,“父皇,我是父皇的女儿,此生无人配得上我。” 明宗陛下略一愣神,忽然笑了,那笑容里三分苦涩,三分了然。他颤声道:“你想要如何?” 她握着明宗的手,淡然道:“我想坐九五之尊。” 明宗陛下虽早已料到,还是睁大了眼睛。 她接着道:“若刘意赢了,我还他帝位,若我赢了,这帝位便该是我的。” 明宗陛下连说三个好字,大手一挥,大太监立刻拿出一份圣旨。 那是一份早已拟好的圣旨,他颤抖着亲自盖下了玉玺,放到了清华公主手中,拍了拍她手,艰难道:“这是父皇欠你的,你……好自为之。” 明宗陛下死了,眼角有泪。 清华公主心中有一道防线轰然倒塌了,那一个瞬间,她似乎觉得嫁不嫁人,并不是那么重要了。 即便嫁了,又如何? 刘意拿着刀在大殿中乱砍乱劈,一通发泄,将她从思绪中拉回。 刘意红着双目,举刀指向清华公主,怒吼道:“即便这诏书真的又如何?今日你孤家寡人,如何做这个皇帝?” 清华公主淡淡道:“成王败寇,我自然听凭处置。” 她起身,走下皇位,静静的走到刘意面前,目光直视他,没有一丝波动。 这份淡定令刘意又怒又悲。 清华公主是失败了,败在她是女子,还不能扭住众人的思想,若给她十年之功,徐徐图之,她定然会成为一代女皇。 刘意大手一挥,两队侍卫走进来,簇拥着清华公主走出去,押进天牢。 他疲惫的登上了那黄金宝座,竟没有半分欢喜,只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悲痛。 孤家寡人。 他终于明白了什么是孤家寡人,一股深深的孤独感包围了他。 他静坐半晌,忽然想起什么,跌跌撞撞的往后宫跑去,此时的后宫乱哄哄,宫女太监躲在房中不敢出来,刘意拎着滴血的大刀,抓住一个躲躲闪闪的太监,还没问话,那太监颤抖着说,“娘娘,娘娘在……在顺意殿,奴才……奴才为陛下引路。” 刘意行尸走肉般的跟着那太监,远远地看到了顺意殿的大门,看到了毛凤竹飞奔着投到了他的怀抱,看到了顾蓉城抱着幼子笑意盈盈含泪看着他。 他紧紧搂着毛凤竹鲜活的身躯,才稍稍驱走心里的孤寂,他对着顾蓉城咧开一个难看无比的笑容,看到顾蓉城留下欢喜的泪水,瘦弱的肩膀轻轻颤动。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惜取眼前人。 他目光穿过顾蓉城,看向了遥远的地方,看到了那个貌不惊人,却温婉动人的结发妻子方嬛玉。 她笑吟吟的恭喜他得偿所愿,她终于可以含笑九泉,他伸出手想抓住她渐渐消散的身影,却最终什么也没有抓住。 从此,他再也没有眼前人了。 贤妃一直被囚禁宫中,直到刘意胜了,她才从宫中跑了出来。 远远看到浑身浴血的刘意,巨大的欢喜充斥胸中。她略站了站,立刻转身,朝着领路的小太监道:“去懿仁宫!” 此时的懿仁宫已经没有一个人,大殿中太后端坐中央,唇角溢血,双目圆睁,似死不瞑目。 成王败寇,其实,在明宗逝去的那日,她便该去了。 如今去了,愿明宗别嫌弃她去的太晚便好。 贤妃立在门口,恨恨的看着眼前此景,来时,她愤怒,不甘,一腔怒火无处发泄,她委屈自己半辈子,奉承着皇后,本以为刘意必定登基。 谁料,皇后竟然全不顾念一丝往日情意,将她囚禁在宫中。 她不知刘意消息,不能护方嬛玉周全,令其触柱而死,她悔,她恨,她愧疚。 她来耀武扬威,来报仇雪恨,仇人却早早自己就死了。 没有发泄出来的愤恨,憋得她难受。 她嘶吼怒骂着,却又哭出了声。 这宫中如此寂寞,连最后一个可以交心的人,都去了。 宫中陪伴最多的,不是子女,而是姐妹。 曾经她和皇后称得上姐妹,如今各自天涯,各自陌路,唯有余恨。 刘意登基称帝,整顿朝政,肃清朝纲,对被清华公主处决的朝臣后裔大肆封赏,对追随清华公主的除了几个处决后,其余诸人均网开一面,既往不咎。 对方嬛玉的母家也极尽安抚,方家在反清华公主时被斩杀殆尽,只有方嬛玉的一个同胞母弟逃了出去,刘意招了回来,封侯赐爵,算是对方嬛玉尽了一份心。 毛凤竹的母家是百年大族,死而不僵,当时分散逃脱的人却多,刘意也一一论功行赏。 顾蓉城的母家顾家,刘意尚未想出来什么法子处置,顾蓉城已来负荆请罪,请求严惩。 刘意默默地看着顾蓉城,察觉出她的真心实意,忽然怜惜她不过是庶女,从未受到家中厚待,反而被一再连累,又听人说当日,她主动请缨陪着方嬛玉一同去,又将方嬛玉遗体背了回来,眼中忽然便有了泪。 顾蓉城静静的跪在堂下,察觉了刘意异样,她猛地抬起头来,看到了刘意眼角的泪,那一瞬间,心便乱了。 刘意亲自将她扶起,揽在怀中,静静地一句话也没有说,没有承诺什么,也没有责备什么。 只是,隔日,便听到顾尚书被罢官,归老还乡去了。 顾蓉城站在宫墙之上,目送顾尚书一家离开京都,宫墙之上并看不到顾府情形,只是目视顾府的方向聊以安慰。 自此后,她顾蓉城再没有什么依傍了。
第三百章 孤家寡人(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