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的会计等式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联系在了一起。它表明:企业的收入增加了,就会引起资产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企业的费用增加了,就会引起资产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发生收入和费用变动的经济业务,虽然会引起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但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
我们将扩展会计等式进行变化,可以得到以下等式: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五、会计科目
对会计要素做进一步的分类,即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分类后的项目叫做会计科目。一般是从会计要素出发,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六大类。
目前,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统一制定了企业实际工作中需要使用的会计科目。如表1-1所示。
表1-1《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名称
序号编号会计科目名称序号编号会计科目名称序号编号会计科目名称
一、 资产类221461存货跌价准备431901待处理财产损溢
11001库存现金231501持有至到期投资二、负债类
21002银行存款241502持有至到期
投资减值准备442001短期借款
31015其他货币资金25150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452101交易性金融负债
41101交易性金融资产261511长期股权投资462201应付票据
51121应收票据271512长期股权
投资减值准备472202应付账款
61122应收账款281521投资性房地产482205预收账款
71123预付账款291531长期应收款492211应付职工薪酬
81131应收股利301541未实现融资收益502221应交税费
91132应收利息311601固定资产512231应付利息
101231其他应收款321602累计折旧522232应付股利
111241坏账准备33160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32241其他应付款
121321代理业务资产341604在建工程542314代理业务负债
131401材料采购351605工程物资552401递延收益
151403原材料361606固定资产清理562501长期借款
161404材料成本差异371701无形资产572502应付债券
171406库存商品381702累计摊销582701长期应付款
181407发出商品391703无形资产减值准备592702未确认融资费用
191410商品进销差价401711商誉602711专项应付款
201411委托加工物资411801长期待摊费用612801预计负债
211412包装物及
低值易耗品421811递延所得税资产622901递延所得税负债
(续表)
序号编号会计科目名称序号编号会计科目名称序号编号会计科目名称
三、共同类725001生产成本836402其他业务支出
633101衍生工具735101制造费用846403营业税金及附加
643201套期工具745103待摊进货费用856601销售费用
653202被套期项目755201劳务成本866602管理费用
四、所有者权益类765301研发支出876603财务费用
664001实收资本六、损益类886604勘探费用
674002资本公积776001主营业务收入896701资产减值损失
684101盈余公积786051其他业务收入906711营业外支出
694103本年利润796101公允价值变动损益916801所得税费用
704104利润分配806111投资损益926901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714201库存股816301营业外收入
五、成本类826401主营业务成本
备注:
(1)共同类科目的特点是既可能是资产也可能是负债。资产在某些条件下是一项权益,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负债在某些条件下是一项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
(2)损益类科目是形成利润的要素。损益类科目既包括反映收入的科目,比如“主营业务收入”,也包括反映费用类的科目,比如“主营业务成本”。
根据核算指标详细程度的不同,会计科目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总分类科目也被称为一级科目或总账科目,明细分类科目又被称为二级科目或明细科目。为了进行核算,明细分类科目需要额外设置提供详细核算资料的二级明细科目甚至三级明细科目。
总分类科目的目的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总分类科目是进行总分类核算的依据,必须由财政部统一制定。
明细分类科目则不同,企业可根据具体需要自行设置,其作用是在总分类科目的基础上,对总分类科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分类,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详细、具体的会计信息。
会计科目的级别,如表1-2所示。
表1-2“原材料”总账和明细账会计科目
总账科目(一级科目)
明细科目
二级科目(子目)三级科目(细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