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完了,老公,我爱吃菌子可又不会区分,以前不知道还敢见到菌子说卖回去吃,现在似懂非懂,你所说的毒性危害倒是记得一清二楚,可具体分辨还是一知半解,咋个办嘛!”梁怡大小姐被人家侃昏了。
“嘿嘿,所以说无知者无畏嘛!认不全面,认不清楚也不用怕,容易的很,你就记住些最常见的能食用的菌子不就行了,自己从市场上买回来吃就只买自己熟悉的,买单独一个品种,不混杂了不就行了。”正在分拣菌子的宁校长给出最简单的,最笨也是最实用的解决方法。
“嘿嘿,老婆呀,菌子有毒不假,可其实菌子更是药啊!就象中医常说的是药三分毒一个样,有些种类的菌子是越有毒的越好吃,必须要合理与佐料搭配烹调。
野生食用菌中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物质。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多食菌类有利于人体强壮和病体康复,因此就有了菌类药膳,它的品种非常丰富,有饭食、米粥、糕点、糖果、药酒等。
中医学古籍中,灵芝、茯苓等菌类能润泽肌肤、容颜悦色,银耳则有壮体补脑、提神美容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菌类能够美容是有充分科学依据的;此外,菌类菜肴在我国也有悠久历史,它可荤可素,薄而不淡,浓而不腻,被人们视为‘山珍’。
在几百种菌类中,牛肝菌具有清热解烦、追风散寒、舒筋和血等功效,还是妇科良药,并有抗感冒的作用;名贵的鸡枞则有增强人体免疫力、养血、润燥、健脾胃等功效;干巴菌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营养极为丰富;青头菌则有明目泻火,散热舒气的作用。
这些都是在市场上较为常见的品种。所以说,菌子有毒,我还是要坚决地去吃它的。”尹长风一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神态。
其实,常吃菌子的彩云人都有一套成熟的菌子烹饪方法,只要在分拣和烹饪过法中注意了,步步认真去做,吃菌子是非常安全的。用书面上的话来说,就是过好两关:采购关:采摘或选购菌子时,必须学会食用菌和毒菌的识别方法。毒菌的色彩特别艳丽,形状奇特。根部长有菌托,菌柄上有菌环圈及斑点,顶部有肉瘤或肉刺,毒菌特别肥大,撕开后会有汁乳浸出,有酸苦及怪味。
普通人去市场买野生菌,不要购买自己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菌,最好买曾经吃过的、认识的,以防中毒。
最好一关,也是最需要注意的一关自然就是加工制作关:采选回来的菌子要认真刷洗干净,切成薄片或细丝,放入清水中浸泡半小时左右,挤去水后用开水烫洗再下锅,炒煮熟透,即可去除菌子中的毒素,减少中毒的危险。
如果把没有弄熟或者炒菌的锅铲沾上了没有炒熟的菌子,谁吃到这些菌子,就可能发生中毒。食用野生菌应注意不要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对可以吃但不含毒的菌种类,一定要严格按照这种菌的食用方法烹调和食用。凡是不认识、不熟悉的野生菌类不能食用。
梁怡从来就没吃过今天这种美味而又充满刺激的饭,一伙男女老少头头是道地品评着即将食用的食物的毒害性,不小心中毒后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甚至分拣完菌子后,都要督促着众人严格清洗接触过生菌子的手和餐具,搞得从来没有亲自烹饪过野生菌子的梁大小姐紧张兮兮的。
可是,半个小时后,当一道道以野生菌子为食材的菜品摆上餐桌时,那或鲜美、或香嫩、或脆滑的人间美味却又勾的梁大小姐垂涎欲滴。别人刚刚下筷子,她就以大无谓的自我牺牲精神大吃特吃,宁愿被毒死,不愿被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