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发展进程,从遥远的古代猿猴末期就已经开始,最初偶然的砸石块,砸出尖锐的石尖,经过漫长的岁月到后来学会打磨与制造石器,再到燃起第一个火堆,简单的符号记录,到文字的形成……
人类的进步从未停止,只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加快或者变慢进步速度,比如战争,屠杀,灭种灭族,或者文艺复兴,科技大爆发等等,人类就在这样那样的磕磕碰碰中走到了二十一世纪,终于,人类即将踏出宇宙……
严格说起来,人类的科技大爆发年代就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直到之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再到第三次……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各种新的科技理论的出现,人类的科技爆发直到二十一世纪初期,这才有了缓慢下来的迹象。
“嘿嘿,有旺财的帮忙,你们都研究出些什么来了?”尹长风自己是神仙,但他对人类的未来还是充满期待的,地球太小了,宇宙太空阔了。
“主要是集中力量进行材料科学研究,没有好的材料,许多东西你就是有再好的设想和创意也根本制造不出来。比如说已经研究出成果的‘轻体高强度金属配方’,实用性实在是太强了!”杨雨轩很是自豪这段时间取得的一些成就,表功似的说道。
“轻体高强度金属配方!”当听到杨雨轩的回答之后,尹长风不由的重复了一句,这不是他的专业强项,他可不懂其中的利害,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满脸疑惑的问道:“杨妹妹,什么叫轻体高强度金属?现在世界上什么金属没有啊,一个金属配方看你得意的,这个很重要吗?”
杨雨妹回头看了尹长风一眼,她没笑他的无知,术业有专攻,对于具体的技术细节她自己也不懂得太多,但这些东西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就了解的多了。于是嘴角含笑地解释起来:“风哥哥,你做医生习惯了,对其他领域了解不深。其实啊,这类金属十分的重要,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新闻报道,我记得在前不久,对,就是今年的事,我国央视曾经跟踪报道过我国研制的‘海龙’号潜艇在马里亚纳大海沟做科学试验,下潜八千米的实况。”
尹长风那有哪个时间去看电视,他根本就不知道,很是脱离现实。不过,他不懂就不懂,绝不会乱说话。
杨雨轩也不等他回答,将脑袋舒服地靠在他胸前说道:“我当时在基地看了相关报道,这次的试验很是成功,下潜到八千米深度,在公开领域,我国的潜艇下潜深度就排世界第一了。可当看到试验原形时还是有些失望,上面弄个两个巨大的机械臂,据说是用于采集海洋物质样本。你是没看到,整个潜艇又大又蠢,就像一个铁疙瘩,难看死了。
风哥哥,那艘潜艇之所以那样的笨蠢,主要就是受金属材料的限制。潜艇下潜的深度越深入,受到的水压也就越大,而金属材料在水压下就会变形或者崩裂,对整个潜艇造成致命的损伤,最后很有可能舰毁人亡,所以为了追求下潜深度和人员的安全,只能通过增厚潜艇的金属船舱厚度。可这样做,就会让潜艇的自重更沉重,受到重力和水压的双重压力也就更大,这样变相的就要求发动力更加强大,发动力的功率越大,本身的质量也就越重,再次增加了潜艇的负担……”
杨雨轩解说到这,尹长风已经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怪不得下潜到八千米,央视就要那么高规格地报道来着,弄得惊天动地的,原来已经是最高成就了,嘿嘿。”
杨雨轩点了点头,“是啊,也正是如此,轻体高强度金属之类的金属配方才会如此重要,如果有了超高强度的金属作为主体,那么对于水压和重力的负担就会减轻很多,发动机也可以用重量比较小的,如果这个高强度金属还是轻体的,质量比一般的金属小的多,那么整个潜艇的重量就会轻松很多。如果让潜艇全部用轻体金属打造,那么当它达到原来的潜艇重量的时候,下潜深度可能会达到八千米以下,如果强度够坚硬的话,甚至可以达到极深的海底而活动自如。”
尹长风看着说着这些洋溢着满腔豪情的杨雨轩,不由得有些惭愧,自己还是对时事关心的太少啊!成神仙了,心态也有些变了,相关的资料他在扫描图书时还是有所了解的,只不过被他仍在记忆深处的小格子里去了。
我国在材料学领域一直处于落后状态,谁叫人家国外早在上世纪初就开始各种合金配方的试验研究,一直持续到现在呢?
而那时我们还处在我大清的统治时期,是列强口中的一块大肥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给我们带来的战争创伤还在流血,每年数百万两白银的赔款哗哗地向外流。人民连饭都吃不饱,民怨熙熙,国家正处在大变革的前期,哪里有资金、技术和精力来研究什么金属配方。
此后的北洋执政初期,倒是出现过极为短暂的一段稳定发展期,并随着一战开幕,欧美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也忙着发战争财,国内迎来了难得的繁荣时期。可这是畸形繁荣:那时国家才刚从封建制度下解脱出来,基础工业薄弱,民族资本也忙着搞来钱快、对技术要求不高的轻工业,榨油、纺织、皮革之类,同样没有开展重工业研究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