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的进步,从来就不是一个能够自我进化的学科,没有其他学科的支持,材料科学就是空中楼阁。中国人不是不聪明,不是设计不出更好的武器装备和工业设备,可没有好的工具和材料做支撑,纸面上的理论再好看,也华而不实。
自古以来,材料科学就是随着整体科技水平的发展,用极为缓慢的速度,一点一点向前龟爬,没有足够的时间积累和海量资金投入,想发展起一个门类齐全的材料科学,那就是白日做梦!
而材料科学的进步,又反过来推动和制约其他学科的进步,二者相辅相成,这就是我国古话说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所以这就是一个相互推动,又相互制约的发展模式。没有其他学科的进步,材料科学就没法发展。但没有材料科学的发展,其他学科进步到一定时期,便会停步不前,必须要停下来等待材料科学跟上来了,才能继续取得成果。
这道理很简单,就以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刀具为例,刀具材料就是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一步步慢慢进步的。人类最早期知道刀具能切割物品,也许是走路时不小心被尖锐的石块、木柴刺伤,流血了,认识到尘锐的东西能刺伤人;也许是发见老虎豹子能用尖锐锋利的牙齿撕咬猎物,知道牙齿那种形状的物体很有用。
后来不小心发现石块,骨头打制成一定形状可以用于切割,人类发主动制造和使用刀具前进,进入了石器时代,再后后,自然界暴露在外的金属铜由于其特殊的外表吸引了某位人类的注意,拾回部落去了,很不小心的又在烤火时被用来做烧烤的垫脚石,他惊讶的发现这种石头烧到一定时间竟然回融化,产生出一种新的,从来没见到过的东东……
于是,第一件金属工具出现了,人类步入了冶炼时代,早期的刀具,大都是青铜制造,但没有青铜冶炼技术的进步,青铜刀具就不可能出现。发展到青铜刀具以后,接下来就又只能漫长的等待,等待冶炼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随着铁冶炼在十八世纪下半叶开始传播推广,人们终究能够从青铜刀具,向更高一级的铁质刀具发展。而这个时间,依然很漫长,又普通铁制品,慢慢发展到钢制品、高碳钢制品。
从铁制品大规模传播,到第一件钢制品刀具出现,整整用了30年。到1783年才由法国人率先发明了铣刀;直到十八世纪末的1892年,英国人莫里斯才制成丝锥和板牙;而麻花钻发明更晚,不断到1822年才有关于麻花钻的确切记载。
这个时候的刀具,采用的还是高碳钢,等于是什么也没添加,就是在钢冶炼中,发觉了高碳钢高硬度的物理特xng,然后将其运用在了刀具制造上。
而后又过了差不多半个世纪,到1868年,随着冶炼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能够对一些高熔点金属进行熔炼制造,于是英国人制成了含钨的合金钢。接下来又是漫长的30年时间,由M国人发明了高速钢。再过30年,德国人发明硬质合金。
由此可见,金属材料的进步能够说是相当缓慢的,每前进一步,都是用数十年来集聚迸发技术、酝酿、突破,然后又是下一个轮回。想要在短短十几年、几年的时间,来找到一种特殊配方是可能的,但要将其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则绝对不可能。因为它不科学!
找到正确的配方,哪怕运气好极了,没有尝试多少次就碰对了,可也总要几年吧。进行试生产,不断投入、失败、投入、失败,反复尝试无数次,好容易总结出最佳工艺流程没有几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那是不可想象的。工艺总结出来了,设备厂商还要研究出为了生产这种合金制造,所需要的特地的设备,等研制出来,再建设特地的厂房,然后组建生产线,这一流程下来,又是好几年。生产线建成以后,才能够生产制造合金的专用设备。又等到制造设备安装到位,这个时候,恭喜你,终究能够进行工业化生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