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12年2月12日这天裕隆太后替宣统皇帝宣布退位,至今已经过去了十六年的光景。
满清的那些遗老遗少们基本上也都没多少影响力了,有那么几个住在了天津,其中以末代皇帝溥仪为主,就住在天津日租界里面。
其实早在谭一纪得知,那银钗是从清东陵里面盗掘出来之后,或多或少的考虑过,这玩意儿会不会引起那些满清遗老的重视。
毕竟年头里开春时,孙殿英一炮炸开清东陵,闹出来了华夏震惊的大案之后。
那些当年被赶出紫禁城的满清遗老们,就曾经不止一次,在各种各样的场合里,声讨过孙殿英的东陵盗宝之事。
但大清早就没了,这些遗老们的声讨,也最终石沉大海。
而如今老道士再提及这银钗,也被满清遗老们所觊觎,谭一纪也十分的好奇。
一个女人的头钗,怎么就能被那些个满清遗老们放在了心上。要知道孙殿英从乾隆和慈溪墓里带出来的玩意儿,就不说玉白菜,夜明珠什么的了,随便一件都比这银钗名贵。
“据我所知道的一些消息,关外来了几个人,就是为了这银钗而来的。”
随后老道士的这一句话,然谭一纪整个人汗毛瞬间炸了起来。
关外来的人,那自然就是山海关了,并且指的就是东三省那地界的。
要说起来这几年东三省可不太平,小日本子动作频繁,而听说清廷里的有些人,打算把他接去吉林。
兴许是听出了谭一纪言语里的狐疑,瞎眼老道士顺着关外的话题继续往下聊。
“倘若是早年闯关东的人也就罢了,只是这些人的目的就是为了银钗而来。我虽眼睛瞎了,但是心里却跟明镜似的。谭兄弟,你这些日子是不是接触过那一伙关外人啊。”
听到老道士都把话说的这么明了,谭一纪便直接了当的说:“你还真猜对了,的确我遇到了一伙关外的人,不,确切地说是两伙人。其中几个还差点要了我的性命。”
“哦?这事儿我感兴趣,仔细说说。”
老道士整了整领子,挺起了腰杆竖起了耳朵,显然对谭一纪所说的十分感兴趣。
谭一纪觉得此事也没什么隐瞒的,老道士虽然不正经了一些,但就目前为止,倒也没有看出来,这瞎子对自己有什么歹心思。
于是便将当初,在韦陀庙胡同口,遇到了那架鹰少年,以及驼背老者,潜藏在暗巷深处偷袭自己,没有得逞反而被暗中截杀的事情,一五一十原原本本的告诉给了瞎子道士。
过程没有添油加醋,却也是把一些关键隐藏,只足够让老道士听明白罢了。
只等谭一纪将那事原原本本的说完之后,老道士脸色微变,面露出一抹惊骇之色。
他说道:“了不得,了不得啊。”
“怎么了不得了,你说话能不能别大喘气儿,有话直说。”
“我听完你的描述,那半路截杀你的人其中一人,架着一直海东青?另外一个老头则是佝偻驼背...”
说完他倒吸了一口凉气,并且一个劲儿的直摇头说道:“兄弟,你知道这俩人是谁吗?”
“这我哪知道。”
“驼背的老者有个外号老驼子,本是在内蒙与黑龙江一带养骆驼的。早年练过,拳脚功夫了得,据说还是前清宫里的教头。至于那个架鹰的也有来头,他爹是吉林的老猎人,曾给肃亲王善耆熬过鹰。这俩人要么父辈,要么自己本身就是行走内廷的。”
谭一纪听得出来瞎道士这番话里的意思,其实就是想说,这驼背的老头和熬鹰的少年,都与前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只不过我十分好奇的是另外一件事...”老道士咂摸着牙花子:“这伙人盯上你,你能活着囫囵个的和我在这儿喝酒,不是说明你多有本事,只能说明你运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