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借尸还魂的事我还真见过。”
谭一纪咂摸着后牙槽,脑海中回想起来。
那是五六年前,华东大旱,逃荒的路线有两条。
往北去山海关,跟着淘金客闯关东。第二条路西进过五台山,进入山西地界。
那年天津的日子也不好过,城里也不是没粮食,只是被那商行把控着。七成在洋人手里,二成在买办手里,到老百姓碗里的那少之又少。
民国年间的灾害,往往伴随着更大的是人祸。
那年冬天几乎每天早晨,从天津往外运的尸体就得一小卡车。
一具摞一具有饿死的,也有冻死的。简单的尸检,在确认了不是死于瘟疫之后,就直接装车运走。
“我只记得那是一户山东人家,从德州来,到天津的时候。一家七口人,只剩下了祖孙二人。七岁的小孙子奄奄一息,五十多岁的老头儿瘦的皮包骨头。”
谭一纪坐在巷口的石墩子上,一边抽着烟,吞云吐雾的时候,一边讲述着那段过往。
“那个老头是四小阴门的后人,早年家里是做二皮匠的。”
谭一纪抬起头,看着宫雪芳一脸茫然,显然是不太明白。这二皮匠是什么意思。
于是便解释道:“二皮匠就是专门给死人收敛的,在古代和刽子手,扎纸匠,仵作。分别为四小阴门,因为专门和死人打交道,所以不受人待见,却也不敢被人得罪。毕竟谁都有生老病死,只要是挨着死,就会和四小阴门的打交道。”
宫雪芳听完之后,突然皱起了眉头,似乎是回忆起来了什么。
说道:“我小时候听我外祖父讲起来过,他之前好像也是四小阴门的人。”
这句话倒还真是让谭一纪有些始料未及,原来闫云清也是四小阴门的人?
如此说来,闫家和谭家的渊源,可能远比想象中的要深。
宫雪芳继续说道:“我听我外祖父说,他年轻的时候,跟着一个刽子手一段时间。因为家里穷,就入了这四小阴门。只不过没拿过刀砍人头颅。反倒是替死人入殓装棺,缝补脑袋伤疤。这算不算是二皮匠?”
“算。”谭一纪点了点头,如此说来他对宫雪芳的关系,便又进了一步。
一来是两家关系颇有渊源,二来是虽然不能算是同出一门。但往上算一算,基本上也能攀上关系,不说是一个祖师爷,但也最起码十分相近。
梁书堂弹了弹手里的烟灰继续说道:“跑题了,不是在聊借尸还魂的事儿吗?”
“对,借尸还魂。”谭一纪也弹了弹手里的烟屁股,继续说道:“那个德州来的二皮匠,到了天津便找到了瘸子。”
“江湖中人遇难,找上门来,于情于理都得帮衬。便邀请他祖孙二人来家里,在那灾荒年月招待了他们吃喝了一顿带油腥的。”
谭一纪啧啧称奇的说:“你是不知道,这一路从德州饿着肚子走到天津,这祖孙二人见了肉之后,那真跟饿死鬼投胎似的。”
“虽说都是一些不值钱的猪羊下水,但就这还是吃的这祖孙俩满嘴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