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议会之后,魏寿余和士会的关系降至冰点。
魏寿余本是憋着一肚子委屈和愤懑来到秦国。说他不想借秦国君主之手,替自己出口恶气,那是说谎。他生性耿直,脾气急躁,有话直说。否则,也不至于得罪赵盾,陷入走投无路的境地。
来到秦国,承蒙秦君不弃,将他收留不算,每逢大小事情都叫他前去商议。意见采纳与否不管,但是这个行为释放出的信号不言而喻——秦康公信任这位晋国大夫。这其中,有敌人的敌人即为朋友的故意,也有将魏寿余摆出来向众位大臣示威的意思。
前有士会的鼎力相助,现今又有一位大夫投奔秦国。晋国内生嫌隙,无意中却向秦国输送了人才。秦国定要善加利用,未来大有可为。
不论秦康公是出于什么目的,对魏寿余而言,起码他能在秦国混得一口饭吃,还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所以,他时刻心存感激。晋国虽是故乡,却给了他太多惨痛的教训。至今家人被赵盾扣留,也不知境况如何。每每想到此,他便恨恨不已。
再想到秦康公的收留和善待之恩,更是感恩戴德。魏寿余发誓,只要他人在秦国,无论大小事情,一定全力以赴。秦康公的每个询问,他都搅尽脑汁,搜肠索肚。他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回馈秦国君主。尤其是涉及对晋事务。他告诉自己,他每尽一分力,便是对赵盾的一点报复,更是对家人愧疚的弥补。
至于一向冷静沉着的士会,为何处处与他针锋相对,实在令他摸不着头脑。难道是担心,他的到来抢走了秦康公对他的倚重?还是因为他急于感恩献策,让这位正直君子不屑一顾?
不仅魏寿余想不明白,回到寝宫的秦康公也想不明白。士会为人沉稳谦逊,在秦国从政这些年,处事一向公正宽和。就连原本一直敌视他的许多大臣军士,都纷纷倒戈,与他成为朋友。这样一个人,怎么会因为一个小小的魏寿余在朝堂上几次三番的冷嘲热讽,就不惜当众争执不休?他想不明白,决定召见士会,问个清楚。
“士将军,寡人有一事不明。不问个清楚,今日恐怕难以入眠。还请士将军务必俱实相告。”秦康公单刀直入主题。
“君主是不是想问,为何在下与新来的魏大夫势成水火?”士会也不拐弯抹角。
“正是。”秦康公点点头,“士将军与寡人真是心有灵犀,未曾言明就知寡人想问什么。”
“今日在朝堂之上,微臣与魏大夫争得脸红脖子粗的。要不是君主及时制止,恐怕局面更难看。”士会对秦康公拱手道:“今日失态,还请君主恕罪。”
“士将军言重了。”秦康公摆摆手,“寡人与士将军不是第一天相识,士将军鲜少如此慷慨激昂。就算遇到存心抵毁之人,也不过淡然处之,一笑而过。为何偏偏对魏大夫如此抵触?”
“说出来,恐怕君主会笑在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士会皱眉道。
“难道是士将军担心——寡人重用了这位初来乍到的魏大夫,反而冷落了你?”说到这,秦康公自己先笑了。“寡人如此想,恐怕才是小人之心度士将军的君子之腹啊。”
“君主说笑了。”士会摇头笑了,“这位魏大夫,来到秦地才多久?纵然说晋国对不住他,那也仅限于赵盾对他的处置太过决绝。他倒好,处处要与晋国为难。全忘了晋国是生他养他,给他名利地位的故乡,此为不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