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报私怨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可是,仅仅因为一己之私,企图将整个秦国拖进去,借君主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此险恶用心,岂不辜负君主对他的收留任用之恩?此为不义。如此不忠不义之人,士某不齿。”
“士将军所说,颇有几分道理。”秦康公低头片刻,“不过啊,士将军也别在意。我秦国人才济济,是否用兵,用何种计策,寡人一定会听取各方,不会偏信一人。就算魏大夫想要借寡人之手,还得寡人肯借才行啊。”
“微臣明白。”士会用力点点头,“只是气不过他小人行径,故此才用言语激他。看他一会痛哭流涕,一会急于自清,颇为痛快。”说到这,士会的嘴角浮上一丝不易察觉的笑。
“原来是严肃端正的士将军童心大发啊。”秦康公哈哈大笑,“依寡人看,这位魏大夫啊,在士将军面前就像个孩童。情绪上下起伏,动不动就被激得气急败坏的。恐怕,将来见了士将军都要绕道而行啊。”
“已经绕道了。”士会不觉好笑,“我去东市选画,刚下车,有眼尖的家仆看到魏大夫的车。他的车夫一看到我们,瞬间就调转车头,扬鞭赶马,一溜烟不见了。”
“看来魏大夫也有自知之明。知道斗不过士将军,干脆走为上策。”秦康公越听越觉得有趣。
“在下与他本是同乡,过去未曾了解,亦无成见在先。只是看不惯他在君主面前如此谄媚。不想,几句挤兑,他竟如此害怕见我。可见他居心不轨,否则为何要掉头?”士会认定魏寿余就是个小人,对他的人品更是不屑。
“士将军不要与他一般见识。”士会所说,秦康公十分赞同。但是,作为一国之君,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他向来秉持的原则。“魏大夫与士将军比,那是小溪之于大河。才浅学疏不说,其人也无士将军的器量风度。但是——”
秦康公认为,有必要为魏寿余说两句公道话,“魏大夫原是晋国大夫,在晋国也算是有身份之人。竟因一时义愤,家人受牵连,自己也弄得狼狈逃窜。想来心中惶恐,至今还未消除。留在秦国,能有一展其才之地,也算是安慰吧。”
“微臣明白。”士会正色道:“魏大夫其人,率真坦诚,机智多谋。虽有些不按常理出牌,却不乏奇计,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这才是寡人认识的士将军。”秦康公频频点头,“洞察世事,公正持平。”
“君主治国,自是要广纳贤才。但凡有一技之长者,便可网罗。但有一计一策能派上用场,于国于民便有助力。因此,小兵立大功者不乏其人。”士会知道,秦康公想要超越其父继续东进,要做到这一点,打破晋国的封锁是唯一的途径。所以,对晋国来的人,他才格外重视。
“士将军一席话,深得寡人之心。”秦康公站起来,走到士会面前,拍拍他的肩头。“士将军既然明白,就与魏大夫一道,辅佐寡人,共图大事。”
“君主惜才爱才之心,士会深受感动。自即日起,士某自会将成见放下,与众位同僚一起,和魏大夫一道,为君主分忧。”士会拱手行礼。
“好好好。”秦康公大喜,“有士将军这番话,今日寡人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晋国给寡人送来的人才,虽风格迥异,却都才华横溢。寡人之心甚慰,甚慰。”
君臣二人又闲聊了几句,秦康公要就寝,士会便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