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所想,确实高于我等。如若这样,如何部署呢?”考虑再三,郤缺也认为赵盾说得有理。
“不知诸位有何良策?”接到宋国新君继位的消息,非常突然。赵盾只知必须采取行动,具体如何也没认真想清楚,所以才召集大家开会。
“既然是采取军事行动,不必如盟会般要求全部到齐。只需择其军事实力相对较强者,联合出兵即可。”士会认为这样才是有的放矢,“如此简单明了,战场上也好调派。”
“嗯,士将军说的有理。”荀林父也点头,“与其让小国带着三兵五卒,还不如集中几个有实力的国家派出精锐。各国率领自己的军士,分工明确,协同作战,才有战斗力。”
“哪几个国家符合要求呢?”既然大家都同意由强国出兵,接下来就是锁定哪几个国家。
“郑国内政稳定,一直是中原小霸,必定要考虑在内。”臾骈对各国军事力量了解甚多,最有发言权。“其次是陈国。他们的司马带兵严谨,作战勇猛,战场上不可或缺。还有——”臾骈停了停,把几个小国放在脑海仔细揣摩,反复比较,“卫国。现任君主颇有作为,司马又是沙场宿将,必能助一臂之力。”
“说到各国军事实力,臾将军简直如数家珍。在下是拍马都无法企及。”士会很是佩服,大声赞叹。
“士将军过奖。”臾骈不好意思起来,“士将军对宋国内部情况了如指掌,臾骈也是佩服不已。”
“两位能人在处,显然已无我等的立锥之地。”郤缺笑着调侃两人,又问道:“此次出兵,除了因为弑君篡位大逆不道影响恶劣,应该还有其它目的吧?”
“没错。”赵盾也不隐瞒,叹了口气道:“赵某的心事,看来是瞒不了各位的眼睛。既然大家是同僚,我也不需隐瞒。楚国联合秦、巴两国,一举灭庸,震惊中原。真是没想到,内忧外患夹击之下,楚国不仅内政稳定,还能外御强敌。看来,楚国的崛起已是势不可挡。”
“放眼中原,未来能与我国争霸者,唯有楚国。一旦楚国强势,他们首先要争取的就是郑、宋两国。两国都是中原逐鹿的核心要地。两国归附谁,谁就能成为中原霸主。”
“所以,我们必须借由对宋一役,宣示我国对中原霸业的主导权。趁机把几个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调动起来,与我国一起对外行动。只要他们还在我们的掌握之中,楚国就算想插手也没有机会。”
“原来如此。”荀林父叹气道:“据说,楚国君主上任之初,沉迷打猎喝酒,从来不过问政事。不想此次楚国内有饥荒,外有蛮族环伺,楚君突然觉醒。更让人意外的是,他们竟然能转危为安,还将庸国消灭。明明是楚国的生死存亡之战,结果却成了庸国的灭国之殇。唉,世事难料,成败转瞬。”说完,他又摇摇头。
“楚国此番能绝处逢生,一定是有能人贤士出谋划策。既然楚国君主已经觉醒,将来广纳贤才,锐意进取,必定势不可挡。”士会对楚国情况一直很了解,此番见他们攻占庸国,更是对他们特别留意。
“是啊。楚国灭了庸国,北上的步伐必定会加快。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最好的办法就是借此事扬威。”赵盾对当前的局势也很清楚,打铁必须趁热。
他看向荀林父,吩咐道:“此番出兵,由荀将军任主帅兼统领联军。”他又转向臾骈,“臾将军负责联络上述提及的三国。务必尽快赶往宋国,否则,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切记切记。”
两人得令归去,其余三人也回去处理协助事宜。
公元前610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