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历,1372年,二月,霜红。</p>
风王尚,同其二子,立于王宫之楼台广场上。</p>
王城阴郁,俯瞰楼台下,血流成河。唯两道禁军列阵,及众多黑衣密卫……在四处刑尸。</p>
禁军统领施仁德,跪坐于登楼台阶下,他的怀中仍抱着带回来的遗体,只是那遗体的面容却在此时悄然溶解,慢慢地蜕变成了另一张令所有人陌生的脸。</p>
他怔怔地望着楼台上那个居高临下的人,他的脸,他熟悉。只是,却让他感到心悸……那人的脸,明明早已深刻在他的脑海里,但此时此刻,却比之怀中的那人还要来得更加陌生。</p>
他为之怔然,逐转目看向手中的长剑。那剑,确是秦尚之剑,但自己怀中那人,却并非秦尚本人。</p>
他恍恍然流淌下了泪水,便俯首向那人跪拜下去……</p>
……</p>
这是一场针对于内部的清洗。</p>
是年二月,下旬,风国王城内一片腥风血雨,以右丞相黎靖、内务总管林公常、上将军左冲之、林杏等人为首的叛孽势力,于一夜之间土崩瓦解、惨遭灭门。所有与事之人悉数被灭,所有参乱兵士,皆被枭首,一切关联部队,尽被打乱重组。</p>
同年,风国削减兵力三成,各军、地中的大部分官员将领,乃至于朝廷内部的多数文武百官,也皆被肃清……</p>
这场于风国内部进行的大换血和洗牌,比任何人的预计都来得更早、也更快。毕竟,前王冶,退位不曾五年,且不论风国内外存在的诸多隐患和危胁,单是朝廷内外各种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隐患势力,便不是如此朝夕便能轻易解决。</p>
时年,风王秦尚,年仅二十六岁。</p>
秦尚膝下有两子——长公子秦启,二公子秦笙。二人于同年前后不错三日降生,是秦尚于自身十二岁时……在后宫亲自种下的血种。且,秦尚一直亲自照料二者至其即位时,才交予后宫看顾。</p>
如今,这两位王子也才堪堪十一岁而已,但已在此次事件中留下了绩影……</p>
……</p>
同年三月,整个风国都城又焕然一新,对于三日前的政.变之事,所有人都绝口不提,无论知者,或是不知,都刻意避之。</p>
于当月第一天起,整个扶苏便重新恢复了活力,无论是强制勒令还是自然兴起,都掀过了这一篇腥风血雨。</p>
当天,于红日初升、城门大开时,那些由风国各郡前来参选仙召大会之士、之伍也纷沓而至,后经由各个城门过检通关。</p>
这些人里,有孤身一人前来者:他们多是驭马,或者步行。</p>
亦有结伴而行者:他们多是乘着马车,或是随着商队。</p>
也有由地方郡、部组织的队伍护送者,但其中,却并无郑明的踪影。</p>
当这众多人士开始入城进都时,却有一人,从南城离开了这里。</p>
他背着一副包裹,着一身粗布麻衣,且裹着一条粗布头巾,并用围脖将自己掩得严实,只露出一双眼睛而已。</p>
他走的不快,也从不曾抬起过头,但因此时只有他一人出城,是以那些排着长龙等待入城的人们,才会在看到他时特别留意。</p>
有风沙起,蜇人眼目,也送他离去……</p>
扶风北境,有一平顶山。此地,是风国皇室的祖庙所在,即天坛。</p>
时下,风王秦尚正负手站立在天坛的南沿,与下方的千丈林渊只隔着一介低矮的栅栏。</p>
秦尚遥望着南城的方向,目中略显一丝怅色,只是隐藏的极深。</p>
“笙儿。”伫立良久后,秦尚突轻唤出声。</p>
闻声,一直候在他身后的秦笙忙俯首上前:“父王。”</p>
秦笙的怀里,抱着秦尚的佩剑。那剑颇长,快要等同他的身高,但他抱着却并不显得吃力。</p>
“你是否……觉得父王太过冷酷。”秦尚只望着南城那里,并未去看秦笙。</p>
秦笙缄默,后微微摇了摇头,如实答道:“儿臣不觉。”</p>
秦尚微一笑,后如此说道:“怕是有些过了。”</p>
秦笙一笑,也转目看向秦尚所看的方向,并远望着那边说道:“父王说是,便是。”</p>
闻声,秦尚笑了,便分出背负在身后的左手,轻轻地揉了揉秦笙的脑袋。他虽然嘴角含笑,但一直望着远方:“你王兄不日便去,此后相见亦是难题,且多去陪伴他吧。”</p>
“唪……”然,秦笙却是一笑,后如此说道:“王兄喜静,太过无趣。”</p>
秦尚无声欢笑,只深深摇头便转身离开了这里,径直朝着后方的广场祭坛走去。</p>
见状,也无声欢笑的秦笙忙抱剑跟上,随着父亲一同向那里走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