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
明月照四海,桂花香满城。
永义城内,酒楼生意兴隆,百姓成群,举杯邀明月。
才子们,吟诗作赋,时不时把酒问青天。
佳人们,翩翩起舞,时不时明眸传秋波。
永义公府,花园凉亭内。
李道澄、张梁、吴崇焕、郑霸天和幽冥。
五人碰杯,时而笑傲江湖,时而空悲切。
“时光如流水,又是一年中秋节。”
李道澄有些感慨,永义军占领南江城后,转眼又是一年。李道澄想起石若曦,这一别就是好几年。永义岛和永义城,相隔万里,只有一轮明月寄相思。奈何多少缠绵悱恻,都已成过眼云烟。
“是啊,壮志未酬,还需多努力。”
吴崇焕摸着有些斑白的胡须,有些唏嘘。自古英雄多悲切,岁月蹉跎人易老,我欲展翅上九天,无奈时运不青睐。
“天凉好个秋,醉酒沙场卧。”
郑霸天此时醺醺然,反而有些意境。
忽然,李道澄的时空铜镜在颤抖。
李道澄拿出时空铜镜,只见铜镜里的鲁万三,焦头烂额。
“永义公,大事不好,东华王朝发生宫廷政变,黄邦下落不明。”
宫廷政变,黄邦下落不明,这是要变天的节奏啊。
谁有实力发动政变?难道是大将军黄晖,不至于啊,黄晖镇守华中城,为何要政变?李道澄也有些心乱。
李道澄深呼吸几口,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不管情况如何,先保证鲁万三的安全。
“鲁前辈,你们赶紧来永义城,其他的事情,以后再说。鲁前辈,你们有没有危险?如果形势危急,我立刻派人去接你们。”
“谢谢关心,我们暂时没有生命危险,明日我们就前往永义城。”
鲁万三挂断时空铜镜,李道澄望向众人。
“鲁万三说,东华王朝发生宫廷政变,黄邦下落不明。看来,东华王朝要变天了,大家认真琢磨一下,咱们永义军如何应对?”
张梁、吴崇焕、郑霸天和幽冥,放下酒杯,沉思起来。
“宫廷政变,是东华王朝的内部事务,咱们静观其变。”
吴崇焕把握大局的能力,极为老练。
东华王朝是主人,永义军是客人,主人家出了变故,客人们要么离去,要么静观其变,客人如果想火中取栗,会招致非议。
“吴大帅说得不错,咱们管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郑霸天懒得动脑子,有军师和吴崇焕在,他只需表态即可。
“永义军和商家结盟,是基础。永义军跟黄邦约定暂借疆域,是合作的深化。黄邦如果活着,他要求永义军参与平叛,我们义不容辞。如果黄邦死了,就得根据东华王朝的民心所向来制订应对之策。”
张梁,分析了永义军立足逍遥大洲的两大因素,商家和黄邦的态度,是永义军做出最终决策的依据。黄邦生死不明,只能等待消息明确。
“军师分析的透彻,咱们等鲁万三来了,再议此事。”
五人继续喝酒,明月如此美好,不可辜负。
戎装穿在身,生死都是小事,今日对酒当歌,明日再借酒消愁。
五日后,鲁万三带着鲁能、章财、钱生和陆谦,来到永义城。
永义公府外,鲁万三见到李道澄,有些站立不稳。
这几天,鲁万三他们日夜奔波,有些体力不支。
“永义公,我们刚得到确切消息,黄邦死于乱军之中。”
李道澄扶住鲁万三。
“鲁前辈,先进屋,再慢慢细说。”
鲁万三、鲁能、章财、钱生和陆谦进入永义公府,主宾落座后,李道澄问道:“鲁前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详细说来。”
鲁万三喝了几口茶,酝酿片刻,将事情经过娓娓道来。
黄邦从华中城返回京城东华城半年后。
外患消除,东华王朝开始内讧。
文武大臣,分成两派。
一派以内阁首辅大臣寇向阳为首,一派以大将军黄晖为首。
一次,寇向阳向黄邦建言。
“王上,大将军黄晖拥兵自重,恐对王上不利。”
“寇爱卿,如何是好?”
“让黄晖交出军权,由兵部接管军队,兵部都是王上的人。”
“如果黄晖抗旨,该当如何?”
“王上,先调黄晖来京城,给他一个太尉的虚职,明升暗降。”
“如此甚好。”
寇向阳和黄邦的秘密谈话,被黄晖得知。
大将军黄晖,在王宫内有十几位眼线。
大将军黄晖知道,自己一旦到了京城当上太尉,就是没有牙齿的老虎,到了那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只有挨宰的份儿。
既然你们不仁,那就休怪我不义。
大将军黄晖,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决定将计就计,借着回京城的机会,发动兵变。大王的宝座,黄晖早已垂涎,只是苦于没有机会。
黄邦颁发旨意,要黄晖十日内进京,担任太尉。
黄晖借口身体不适,需要推迟半个月进京,黄邦应允。
黄晖只要进京,就能轻易夺取他的兵权。
推迟半个月,就推迟半个月,办大事不急一时。
黄晖会不会造反?黄邦没想过,现在东华王朝国内一片太平,谁敢造反,谁就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黄晖命令二十万将士,化装成百姓,十日内抵达京城。
黄晖派人,联系上文臣丁无畏,希望得到丁家的支持。黄晖允诺,事成之后,内阁首辅大臣的位置,由丁家确定人选。
丁无畏和寇向阳,本来就有嫌隙。寇向阳看不惯丁无畏的见风使舵和贪生怕死,丁无畏认为寇向阳道貌岸然,名为直臣实乃贼子。
八月十四日,黄晖到达京城。
黄邦和寇向阳,以为大功告成,放松警惕。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
黄邦在王宫置办酒宴,文武大臣其乐融融。
黄晖借口车马劳顿,没有参加酒宴。
黄邦以为黄晖只是心情不舒服。
太尉这样的虚职,虽然位列三公,地位尊崇,但是没有实权,驴粪蛋表面光。黄晖心情不舒畅,可以理解,黄邦也不想逼人太甚,兔子急了还会咬人,何况是一位大将军。
世上的事情,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越是不可能的事情,有时反而是最有可能。
黄邦只是想到黄晖会抗旨不遵,没想过他会谋反?
八月十五日,亥时。
黄邦抱着美人,准备就着明月来一番云雨。
黄邦今日心情大好,黄晖奉旨来到京城,不日自己就能拔掉这颗虎牙。今宵月色明媚,黄邦不想辜负良辰美景。
明月照美人,春色满王宫。
“王上,不好了,黄晖造反了。”
“王上,二十万大军,已经将王宫包围得水泄不通。”
“王上,御林军抵挡不住,叛军就要闯入王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