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为何要将此事通告与我?”
“我曾在公孙衍大帅手下任职,大帅待我不薄,此外,大帅的为人,我甚是佩服。军尉遭受无妄之灾,于公于私,我都不能坐视不理。”
“将军违抗王上的命令,就不怕王上追究吗?”
“王上,准备偷摸逃跑,顾不上我们了。”
“什么?黄晖想逃跑,这个狗-娘养的。”
公孙武先前还尊称黄晖为王上,处处遵守君臣之礼。听说黄晖想偷摸逃跑后,公孙武再也忍不住,破口大骂起来。
“军尉,现在得赶紧想办法。黄晖若逃跑,我们都得完蛋。”
黄晖这个罪魁祸首若是跑了,百姓的怨气就会撒在文武大臣身上。
“不能让黄晖逃跑。”
公孙武一拳狠狠砸在桌子上。
“皮将军,你带领我的一个师,前往王宫。我随后带领大军前往王宫,咱们里应外合,将黄晖擒住,然后再向永义军投诚。”
“好,公孙军尉,咱们赶紧行动。”
东华城王宫内,黄晖左右为难,金银财宝想带走,美人也想带走。
“王上,皮师尉有要事求见。”
“让他进来。”
“皮爱卿,公孙武的事,办得如何?”
“王上,公孙武果然有反叛之心,他不让臣进入军营。”
黄晖闻言大惊,公孙武若派兵进攻王宫,自己就完蛋了。
“皮爱卿,你赶紧多派遣一些守卫来王宫。”
“臣领命。”
皮刚心中大喜,有了黄晖下达的旨意,自己就能将王宫外的一万士卒,名正言顺的带进王宫内。皮刚率领公孙武军营中的一万士卒进入王宫后,皮刚派人通知公孙武,赶紧派兵包围王宫,不让人员出入。
公孙武得到皮刚的消息,立刻派出心腹联系永义军从南门进城。
公孙武带领守卫南门的九万士卒前往王宫。
东华城王宫内,黄晖抱着美人。
“王上,不好了,公孙武大军将王宫包围了。”
“王上,皮师尉将公孙武的家人,都释放了。”
“王上,永义军从南门进城了。”
黄晖长吁短叹,瘫坐在靠背椅上,喃喃道:“大势已去,如何是好?”
黄晖心中叫苦不迭。
世上如果有后悔药,黄晖倾家荡产也要买上一颗。如今,黄晖懊悔不已,自己为何要造反?黄邦要夺他的军权,就让他夺去好了。
自己当个太尉,虽然没有实权,但是身份尊贵,大不了远离朝政,当个富家翁,每天醉生梦死,其实也不错。有美人相伴,有美酒相随,隔三岔五,叫上几个朋友,踏春秋猎,安度余生,岂不快哉?
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也没有如果。
已经发生的事情,有如覆水难收,追悔毫无意义。
黄晖琢磨,自己该如何死去?是像黄邦那样,被乱刀砍死?还是像光彪那样,被百姓用石块砸死?还是被永义军悬挂在城头上,活活饿死?
黄晖此时想起黄邦和光彪临死前的惨状,头皮有些发麻。
还是自我了结为好。
黄晖,拿着一把剑,朝着自己的腹部比划着,又在脖子上比划了几下,始终下不去手。黄晖,将剑丢在一旁,瘫坐在地上。
此时,公孙武进入王宫,来到黄晖面前。
“黄晖,你是自己来了结,还是让我们动手?”
“公孙将军,我自己下不去手,还是请你动手吧。”
公孙武手起刀落,黄晖头颅落地。
李道澄和郑霸天,率领百万大军进入东华城。
二十万临时参军入伍的百姓,全部解散。
另外五十万军队,集中待在军营中,等待安排。
黄晖的人头,悬挂在南门城头上。
黄晖的那些文臣武将,解散回家。
永义军在东华城的大街小巷,贴满安民告示。
东华城的百姓们:
乱臣贼子黄晖,已经斩首示众。
永义军已经接管东华城,大家的安全可以保障,不用担心。
东华城的百姓看到安民告示后,欢欣鼓舞。
“黄晖死了,可算太平了。”
“永义军是我们的保护神,可不能走。”
“咱们签名请愿,让永义公在此称王。”
永义军占领东华城五日后。
鲁万三、鲁能、章财、钱生和陆谦,也来到东华城。
十日后,数十万百姓聚集在永义军军营外。
“请永义公在此称王。”
“永义军不能走。”
“这是我们的签名请愿书,请永义公接受我们的请愿。”
军营内,李道澄、张梁和郑霸天在商量事宜。
“这个鲁万三,组织能力不错,几十万百姓,都鼓动起来了。”
军师张梁心情不错,有鲁万三从中策划,永义军省事不少。
“鲁万三,是想逼着咱们在此建都。”
李道澄有些无奈。
李道澄的想法,是想建都永义城。
东华城位于逍遥大洲的东北部,距离光武王朝有些偏远。
永义城距离光武王朝较近,有利于提高将士们的警惕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建都在永义城,永义军会有危机感,文武大臣也会励精图治。
“实在不行,先在东华城建都,过上一两年,再迁都。”
郑霸天倒是豁达,活人总不能被尿憋死,车到山前必有路。
李道澄和张梁,都点头称是。
有些事情,想多无益,只能随机应变。
永义军占领东华城的次日,李道澄通过时空铜镜呼叫萧邦。
“萧大人,三日后,你率领内阁府动身来东华城。”
“永义公,春秋岛还有很多政务没处理好。”
“春秋岛的事,你交给别人处理。这里更需要内阁府。”
“好的。”
永义城占领东华城十五日后。
萧邦率领内阁府的四位尚书,来到东华城。
这四位尚书,是刑部尚书商非、吏部尚书孔文、户部尚书汪才、工部尚书墨矩。商贸部没有设立尚书,朱文达任商贸部主事。
永义军占领东华城一个月后。
李道澄在东华城称王,改国号为永义。
萧邦为丞相,统领六部。
吴崇焕为兵马大元帅,统帅三军。
郑霸天和幽冥,分别任兵马副大元帅,协助吴崇焕处理军务。
永义军重新整合,分为九个军团,每个军团五十万士卒。
第一军团正元帅是云雷。
第二军团正元帅是神光。
第三军团正元帅是崇光。
第四军团正元帅是秦德才。
第五军团正元帅是尤达。
第六军团正元帅是敖丁。
第七军团正元帅是九龙。
第八军团正元帅是天香。
第九军团正元帅是灵韵。
李道澄在东华城称王一个月后。
第四军团正元帅秦德才,率领五十万将士,进驻东华城。
萧邦率领文臣,留在东华城。
李道澄、吴崇焕率领一百五十万大军,开赴永义城。
李道澄到达永义城十日后。
吴崇焕,在边关重新部署兵力。
第一、二、三军团,驻守南部边关。
第五军团,继续镇守春秋岛和永义岛。
第六军团,驻守北部边关。
第七、八、九军团,驻守西部边关。
永义王朝的南部和西部,都和光武王朝接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