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十六岁时,父亲被奸臣所害,家产被抄没,男丁发配边关,女子卖至青楼。未央国色天香,在青楼天女阁逐渐脱颖而出。
“未央姑娘,你的冤屈我已得知,若有机会,本王替你报仇。”
“大王,若能如此,未央宁愿当牛做马伺候大王。”
“未央,无需你当牛做马,你只需如此即可。”
唐慕仙在未央耳旁面授机宜。
从那以后,唐慕仙经常带着一些年青将尉出入青楼天女阁。
未央领着一大群姑娘伺候这些将尉。
完事之后,唐慕仙就和这些年青将尉促膝谈心,秘密训练新军。
这支新军,名为唐衣卫,有十万人,归唐慕仙直接管理。
唐慕仙将御林军的师尉和军尉,逐渐都换成唐衣卫的将尉。
唐慕仙不理朝政,混迹青楼期间。
一些耿直的大臣痛心疾首,多次直言死谏。
“大王,不能玩物丧志,唐氏王朝周围虎狼环伺,不可荒废朝政啊。”
“大王,色字头上一把刀,要远离女色啦。”
“大王,你这样荒淫无度,是要亡国的。”
对于这些直臣,唐慕仙都是吩咐御林军对其当众痛斥或责打。
当日回到宫中,唐慕仙拿出一个小红本,在上面记下此事。
一些察言观色的大臣,对唐慕仙阿谀奉承。
“大王精力旺盛,可喜可贺。”
“大王玉树临风,天下的美人都仰慕大王的风采。”
晚上回到寝宫,唐慕仙拿出一个小黄本,将此事记下。
还有一些大臣,见唐慕仙沉迷女色,趁机结党营私。唐慕仙秘密派出唐衣卫将事情查实后,晚上回到寝宫,拿出一个小黑本记下。
大元帅唐如虎暴病而亡,唐慕仙掌控局势后。
一日朝会上。
唐慕仙拿出小黑本、小黄本和小红本。
记在小黑本上的大臣,要么发配、要么处死。
记在小黄本上的大臣,要么贬官,要么撤职。
记在小红本上的大臣,要么奖赏,要么提拔重用。
一切皆有命数。
唐慕仙年轻时韬光养晦,中年时奋发有为,老年时果然与道教渊源深厚。唐慕仙年过八旬后,雄心消磨殆尽,只觉人生太短,实在无趣。荣华富贵终有时,唯有长生万般好。
方士许道然,听闻唐慕仙渴求长生之术,设下惊天骗局。
“大王,南冥海上有一处仙境,那里有仙人炼制长生丹,贫道愿前往替大王求得仙丹,大王服用长生丹后,就能长生不老。”
“许道长,你前往仙境,有何需要,尽管说。”
“大王,仙人炼制仙丹,需要童男童女的精血,此外,购买仙丹,还需要大量的金银财宝,请大王提前准备。”
“好,本王一切准备妥当后,到时有劳许道长去一趟仙境。”
一个月后。
许道然带上三百童男童女和大量金银财宝出海访仙,一去不回。
唐慕仙发觉被骗后,派唐衣卫出海追杀许道然,无果。
年纪越大,唐慕仙求长生之心反而更盛。
唐慕仙无心朝政,只求早日羽化登仙。
张俊和马勒,借机把持朝政,群臣敢怒不敢言。
唐悦,也是一位传奇人物。
唐悦出生之时,王宫内,有梵音萦绕。
有一位大德高僧前往王宫,向唐慕仙道喜。
“王上,此王子与佛有缘,日后必有大福报。”
“法师,能否为我儿赐名?”
“王子出生,梵音萦绕,有愉悦之感,不妨取名为悦。”
“唐悦,唐悦,甚妙。”
“大王,你跟道教有缘,王子跟佛教有缘,佛道之间,有相容处,也有相争处,我为王子再另取一名,为知命。大王,王子成年后,你要多告诫王子,凡事皆有定数,要知天命,不可违背。”
“本王记下了,多谢法师。”
王子唐悦,于是就有了两个名字,一个是唐悦,另一个是唐知命。
那位大德高僧,为何要为自己另外取名为知命,唐悦以前不知。
唐悦当了四十年太子,唐慕仙还没有退位的打算。
此时,唐悦恍然大悟,那位高僧是要自己安于现状,不可造次。
唐知命,要知命,知什么命?
当然是天命。
唐慕仙大限将至,几位王子虎视眈眈,觊觎王位。
唐悦决定以退为进。
大德高僧说自己与佛有缘,不如披上袈裟遁入空门。
诸王子见太子舍弃红尘,都齐声称赞。
“太子是天上的菩萨下凡,今日修得正果,可喜可贺。”
“太子超凡入圣,臣弟着实钦佩。”
唐悦置身政治漩涡之外,诸王子明争暗斗,愈演愈烈。
二王子屡次派人暗杀四王子和七王子,没有成功。
朝臣们为了前途各自押宝,多数朝臣依附于二王子,少数朝臣依附于四王子或七王子,还有四位朝臣,死心塌地依附于唐悦。
这四位朝臣,分别是御林军统领雷火天、京畿守备军统领黄洪、内阁刑部尚书宋大江、翰林院大学士董铭德。
这四位朝臣,深夜时分,经常去听太子念经说法。
唐慕仙驾崩后,权臣张俊和马勒,分别来寺庙拜见太子,御林军统领雷火天事先布下伏兵,将张俊和马勒杀死。
太子唐悦,深夜潜回王宫。
御林军统领雷火天、京畿守备军统领黄洪,遵照唐悦的命令,全城追杀二王子唐良、四王子唐尧和七王子唐舜。二、四和七王子侥幸逃脱,他们的家眷,三百多口,全部处死,无一幸免。
太子唐悦,控制住京城局势后,改国号为新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