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峕只有一手可用,用牙咬住绳子试了一试,那婆婆打的结十分牢实。
“小道士,你不用试。老身这是打的蝴蝶结,又叫……同心结。既然是同心,断没有散开的道理。只会越拉越紧,不会误事。”
“打个结还有这么好听的叫法?”年轻道士刚才只在意这结打得牢是不牢,听了婆婆的话,不由得又细细看了一看。
妙啊。
婆婆所打之结有四个环,果然像一只蝴蝶展开来的两支翅膀。而四个环互为交错,环环相连,因此又环中有环。环与环间,就成了两个心形图案,相依相扣。
这哪是打结,分明就是一朵闲情雅趣的编花。
天峕由衷赞道,“好漂亮的蝴蝶结,更好一个同心结。婆婆眼不能见,且倒背双手,居然能打出这样的花结,贫道可真是大开眼界了。”
“嘿嘿,嘿嘿,就打个结么,那也算不得什么?”婆婆听出年轻道士此话并非客套应承,心里很是受用,意犹未尽,“豆丁大点的事,说什么大开眼界,你那叫不识老身真面目。”
“不识婆婆真面目,只缘倒吊半山中。”死里逃生,心情大好,天峕随口回了一句。
婆婆一楞。
“好,好,好。”婆婆甚是喜欢,连声赞道。虽然倒吊,并不防碍婆婆还因此拍了拍巴掌,“好一个‘只缘倒吊半山中’,小道士真好才学。”
“虽然尚不得识婆婆真面目,但婆婆打这个结,好看又实用,所谓巧夺天工,不如过此。书云,凡屈指若兰者,则兰心玉质,则气息含香。”
天峕听到婆婆夸赞好才学,更是沾不得热气,摇头晃脑卖弄起才学来了。
“含香你个头。”
不想,那婆婆听了天旹的话,不喜反恼,斥责道,“你要是一公子哥儿,锦衣白马,折梅曲柳,那也没什么好说。可是你身穿道袍,足踏麻履,负剑执拂,言语还这么轻佻。”
“婆婆婆婆,是贫道乱说话了,贫道知错,贫道知错了。”听得婆婆斥责,天峕也自觉妄言,一叠声认错。
其实,婆婆斥责年轻道士“含香你个头”,也并非年轻道士杜撰,而是出自《兰竹仙传》一书。
说的是南朝鼎盛时期,一寒门学子守寡母之孝三年期满,启程赴京赶考。
就要到京城了,不幸身染重疾,偏又下雨把给冲断了。荒郊野外找不到投宿的地方,看见路边不远处有一个破败的小道观,一头撞进去避雨养病。
道观显然废弃的久了,门窗都被人拆了来烧火取暖。倒是香案上散放着几支香。书生昏昏然中,点了三柱清香请愿。
香烟袅袅,给人几许暖意。书生卷缩在墙角的一堆碎草里,也不知昏睡多长时间醒来,病体全癒,且神清气爽。路断的地方,不知什么人就地取材,搭起了一座小木桥。未曾修剪齐整的树干上枝叶尚且鲜绿。
书生大为惊异,知道是人神明相助。
果然不负神助,书生不仅没误了赶考,且金榜题名,中了状元。骑白马于花街游巡,又在彩楼门下被当朝公主抛下的绣球正正砸中脑壳。
虽然猪头被砸了个昏天黑地,书生还是没忘了回那小小道观还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