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既分,三相一体,位相制衡,始有天地人和。因而界守极严。天庭责罚兰花仙子预科考,干人政,扰人皇,倒也没冤枉了她。
兰花仙子说过之后,淡淡一笑,就在书生眼皮底下化身附兰。
书生憣悟,视功名富贵为粪土。当即摘冠脱靴,和泥扶墙。将那小小道观重新修建后,书生就此挽髻入了道门。道号一个竹字,人称竹道人。是因为他又许下愿来,此生甘愿于兰侧化竹,与弱兰终生风雨相伴。
书生以身证道,天遂其愿,化竹后终因吸纳兰花仙子仙息修成了竹仙。
道貌岸然,这一类道家仙传当然不是什么道门经典。且涉及男女情爱,自然不会被纳入门中业课。
但道门仙修实际又特别讲究仙缘二字。所谓仙识在已,缘化在天。因此将这类仙凡之缘看作是天命道果,道门不但不禁止,反而为很多道门弟子争相传颂。
尤其这本《兰竹仙传》造化机巧,释道通彻,文字清丽而深得道门弟子喜爱,传播得很是广泛。而且有多个版本抄本。
其中还有一个抄本是说书生终将那株兰带入京城,与公主大婚后种在驸马府中。百年后又得与兰花仙子点化飞升。可谓享受荣华,得道成仙两不误。
但天旹的二师兄天启对这个抄本深恶痛绝,这不是明摆误道吗。咬牙切齿将其用来做了厕纸。
这类抄本多半是出自府第人家的居家信士,同样是享福奉道都不想误,用的居然是上等青檀熟宣。观里也有这样的青檀宣,只在抄写经书配绘图的时候用。每用一张,就像从天启师兄身上揭下一层皮。
师徒嘴说可惜,入厕起身时那一脸的享用。只恨书薄。
道法自然。世间万生万物皆由上古大神真身所化,皆有灵性,都可以悟道修仙。只要不伤天害理,怀正循道,不要说遇的是兰花仙子了,就是遇的山精树怪,遇到狐仙,甚至是黄大仙,道门中人也都认可这样的仙缘道果。
很多道观在竹下种兰,明面上图个清雅,实际上不乏借此汲取兰竹仙息。
反观老法海将白娘子压在塔下,所用的手段也大失身分,道门中人其实很不以为然。
不过,天峕刚才引用《兰竹仙传》,也倒不是为了证道。而是之前误会了婆婆,心中歉然,有意要奉承婆婆几句。
可是对一个七老八十的婆婆,说什么兰心玉质,又什么气息含香。你说你这是拍马屁呢,还是打人老脸呢。
婆婆反过来打你小秀,那是轻的。
听得出年轻道士是诚心道歉,婆婆也就不再多说什么。天峕巧运力道将拂尘甩出,绳头在树身绕了一圈后,在树干上打了个结。
这个结看起来松松散散,根本不堪负重。但略微用力一拉,绳头反而就被扣紧了。并且会随着用力越大扣得越紧。对面崖壁上的那棵落叶松虽然不是很粗壮,但石壁陡峭,留不住雨水,只能将根深深往石缝里钻,也倒是很牢固。
“小道士,你在树上打的,又是个什么结呀。”
婆婆似乎也觉得刚才有点言重了,故意问上一句,也是化解天峕窘迫的意思。
“这个结,这个结嘛……”天峕有些支吾起来,“婆婆放心好了,贫道打的这个结虽然不好看,但是很牢实,绝对不会误事。”
年轻道士所以支吾,是因为他打的这个结固然牢实,但叫法很不好听,俗称“吊脖子”。还有更难听的,直接就叫“吊死鬼”结。
顾名思义,不必多做解释。这和婆婆打的“同心”结,又或者“蝴蝶”结,完全不能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