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周天子居然因为贪杯而错失良机,还好世人知道的不多。否则,别的地方姑且不论,就每年都要“葵山论道”,争论了数千年的葵山道士,又要如何如何的痛心疾首。
想像一下,周天子飞龙八骏御驾巡天,由矶讫二锋进出天界。想搭便车显然不够逼格,但跟在御驾后面捡拾得一团两团马粪也是完全可能的。
飞龙八骏为龙马之子,落地为马,踏云为龙,为天子专用神骏。于天界吃上一通仙草,拉出的便便直接就是上界神物。
要是有幸,一团神屎从天而降,直接砸在脑门上,不仅新鲜且冒着热气,嘿嘿,那就不是一般的仙缘了呀。
这样的概率虽然不高,但持之以恒,就算砸不在脑门上,在双峰顶上“坐而等屎”。等个几十几百年,就不信拾不得半团一团。
退一万步,即便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都捞不着。但有那么两道天门专门向人界而开,近朱者赤,近天者仙,也能吸取一些上界之仙息,同时倍增仙念。
于修仙者而言,仙念不是你修仙的决心有多大,而是你有多深的仙识。于道门中人而言,仙识就是道根。正是有了深厚的道根得开悟仙,方得以感应仙喻。
白给了地之一角,实在太可惜了。
现世之人当然不知道,这地之一角其实也不是白给。圣后王母得了莲花峰后,当即就许了大周很多厚重回报。大周国泰民安八百年皆因于此。然天道之下,朝起朝没,国兴国祚。
大周终亡,这些回报也就随大周不复存在了。
倒是与国运无关的一些小小好处,不随国之兴亡,有缘之人始终得以安享。
比如莲花峰周遭三十三峰、七十七岭先民,不使驱离原住地。只要不心生邪欲,可随意出入圣境,不受约束。既然得入圣境,当然也就可以采食境内干仙果草,捧饮莲池中水。
只要不横死,活个几百上千岁什么的不成问题。
无来观的天启二师兄,深谙“道理”,入门如痴,读经考典,满腹经书道典。他所考据出来的,道出万一,就足够那些“葵山论道”的道友们琢磨一生的了。
天峕虽然比不上二师兄,但有这样的师兄,自然潜移默化。
因此听了婆婆这番话,天旹倒也不疑。婆婆虽然少了点文化,将字面上的“先民”错当成了“仙民”,但即生于斯,长于斯,也算得是一种“仙缘”。
“小道士,羡慕的紧吧。”
“那是,那是。小道景仰婆婆仙民仙寿。婆婆仙居于此,自自在在,无忧无虑,神仙一般的快活日子,是婆婆的福分,却不是小道羡慕得来的。”
天旹说话之时,脸上流露,大看得出非是奉承。这让婆婆大为满意。
“小哥既这么想,老身与小哥又有这么个缘分,小哥可曾想过,何不就随老身在此安身,也过上千百年这般自自在在,神仙一般的快活日子呀?”
听了婆婆这话,天旹转脸向婆婆看去。婆婆本就慈眉善目,此时更著一团和气,很是亲近。话也不像是随便说说。不由得心念一动,一句话在心头响起。
“仙凡本无界,道俗皆同门。”
天旹第一天入观,跪拜祖师之时,听到了这句话,却是从头顶上方传来。小天旹抬眼乱看。师父告诉他,这是祖师爷留下的道偈。
其时天旹实在年幼,什么偈不偈的,根本没放在心上。
入观三年后,师父为天旹申领到了度碟,天旹由挂名道童成了一个真正小道士的第二天一早,师父在祖师爷神位前,当着三个弟子言明,天旹就是为无来观天字辈关门弟子。
从那天起,就是睡着了,祖师爷留下的这句偈,如同天音,每天都在脑门上轰。时间一久,就像这十个字刻在了额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