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枝脆弱,花开枝头。天来道人收剑之后,手腕一翻,出剑如朔风凛冽,只取一点,不及其余。虽然剑尖也只在天启眉间一指,这一指却又不同。剑身不动,而剑尖却绽放出点点剑光,意为梅瓣碎落。
真好一个折梅手。
最后指向娃娃道童天旹的,本来是一招“向月问剑愁”。
这一招,是在断柳折梅之后,原意是棋无对手剑无双,于是,手里出剑,心里发愁,谁是下一个剑下之鬼呢?而用到这一招,正好是一个收式。
道家论剑,本来虚伪。即便取人性命,也尽量杀人不见血,不失飘逸优雅之风度。所以,“断柳”,“折梅”之后,借着月下剑光叹息发问。
最后那个“愁”字,因此就有了两层意思,剑是用来杀人的,下一个杀的是谁?此是一愁。二是杀人太多了,亦非道门之为,愁上加愁。
但以天来道人的修为和剑上功夫,剑指一个小道童向月问愁,无论哪一层意思,都有点儿文不对题。反而留下一个大欺小的恶名。
因此,剑已经指向小道童去了,天来道人心念一动,收剑回锋,剑身贴臂,剑尖向后,反以剑柄指问。
却是一招“借问酒家”了。
以剑柄“借问”,自然是客气的意思。虽与前招大相径庭,却仍然保留了这个“问”字。前面之问是出招之问,后一问却是收剑之问。这一出一收,不失大家风范,果然用得好。
出剑换招,却换得恰如其分,自然而然。可见这天来道人不仅剑术高超,剑理修为,剑道参悟更是造诣深厚。
剑术之精,源于剑理。剑理之悟,源于剑意。剑意之彻,源于剑道。这天来道人还真不能小看了。
因为是在自家观门口,而且师父有言有先,无来观三弟子随师父出观门之时,并无一人携剑。甚至,连拂尘也不曾带得。因此,这小小道童面对天来道人的“剑问”,跨出一步的同时,手中无剑,只能以手比划。
他横抬左手齐唇,平伸二指向右。而右手也只出二指,却是搭在左手腕背,天旹所作出的,是一招“牧童遥指”。
这一招,正是应对天来道人“借问酒家”的正解。
这就很有意思了。以天旹的年纪,出此一招,正好与他的年龄相符。手中无剑,其左手近唇边,却是横笛的意思。
你不是借问酒家何处有吗?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呢,听到问,于是将嘴边笛子随手一指。
“闻到酒香了吗?喏,那边就是杏花村,不过有点儿远。你想喝老酒,自已去吧。”
横笛一指其实也是以剑代笛。当然,这一出也很客气。因为是回应对方的借问,对方客气,自己也当以礼相回。
正如前面提及,道家用剑本来虚伪。
“借问酒家”也好,“牧童遥指”也罢,虽然都很客气,出的也都是虚招,其实客气中带有杀机,虚招中暗藏杀招。
天来道人“借问酒家”之后,手腕一翻,就势而出,即是一招“敬酒一杯”。对方有备,敬酒不吃,则罚酒三杯。“刷刷刷”连出三招。招招带杀。
因此,遥指过后,小道童必须将横指而出的“笛”尽快收回,持“笛”以待。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剑招。
随后的敬酒一杯,多半是虚招,可以他怎么敬,你就怎么回。也可以先取守势,解了来招后,还其一招“先饮为敬”,以守转攻。
但小天旹连第一招的后半招没有能够使出来。天来道人不及“敬酒一杯”。自然也就没有后面的“先饮为敬”了。
原因是他刚跨出一步,横笛还没有收回来,忽觉手袖一紧。却原来是站在他身旁的二师兄轻轻拉了拉他的衣袖。这娃娃方才如梦初醒。心里暗暗叫苦不迭。
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