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三宫首徒上门的半个月前,十月初七夜半时分,万里星空间,一颗星忽明忽暗,闪烁星空,十分醒目,状似徽冠。
此天象并未持久,此星突然一阵大亮,又倏忽消失。
一颗流星划过天际,划出一道淡淡的光芒,渐渐暗去。就要隐没星空之时,忽地又是一亮,却见一颗流星一分为二,一颗向北,一颗往南。
向北的一颗很快不见踪迹。而向南的那颗却自天而地,直落下来,且越来越近,渐近渐红。及至见得分明时,突然又一阵红光耀目,竟如赤练。且看样子正是往大成国国都而来。
还真是来了。红光烈烈,化做一条火龙,眼看就要降落京都,却又忽地一下,掠过皇城,转向西北。但只是一瞬,倏忽而灭。
大成国京都西南八十里的颖县县城,向是京都门户,被称为大成国第一县。当今皇上--当年的大成王就是拿下颖县之后,派使臣向前朝皇帝送去一封书柬和拟好的退位诏书的。仅三天之后,大成军拿下京都。
这天夜里,一颗小石子从天而降,竟然正正落入颖县县城中一个民间小院的正房。小石子穿过房顶时,因落速太快,屋顶瓦片居然没有碎,只震出数条裂纹。倒是屋内的地面上,被砸出一个小坑来。
好在小石头落下来,虽然引起了一阵恐慌,但没有伤到人。原因是这个小院子已经很多年没有人居住了。
但这个小院却保存完好。院角有一棵柿树,一棵枣树。此时已是深秋,秋风扫荡之下,树上已经没有几片叶子了,可院内却没有一枚落叶。房前的水缸里,不仅盛满了水,而且很清澈。院子正中则是一对巨大的石锁。从石锁的体量来看,这院子的主人当是一个习武之人。
没错,二十多年前,这户人家的户主正是颖县县衙的捕头。姓赵名越。因使得一手好快刀,使将出来,月寒星落,行内江湖,人称赵月寒。
从赵捕头家去往县衙的路上,自从半年前冒出一家香椿包子铺后,赵捕头每天早上,排出五个铜板,四个包子一碗粥。
包子好吃,三口两口一个。粥也好喝,但是烫啊,所谓心急喝不了热粥,只能慢慢喝。
而且,粥喝到一半的时候,那就唤做椿儿的店主女儿还会再给添上一勺。这样一来,这顿早饭就吃得更慢了。
这勺粥是白送的。不仅白送,还会滴上两滴香油,浮在粥面上,油花闪闪,看着好看,闻着也香。
这原本是赵捕头独有的待遇。椿儿过来给赵捕头添粥的时候,赵捕头总是在低着头喝粥,而椿儿也总是说同一句话,“粥烫,别烫着了。”
椿儿长得好看,但赵捕头从不去看她的脸面。只在椿儿转过身的时候,这才悄悄看一眼椿儿的背影。
热汽腾腾间,淡青色的小碎花紧紧贴在背上,你要盯着看,隐隐约约,还能看见那一道脊沟,扯动着那一身的小碎花儿在赵捕头眼中绽放。
热乎乎的粥喝下去,再冷的天,赵捕头总喝出一身的毛毛汗。就好像椿儿的那一身汗,都出在自己身上了。
头有所好,下必甚焉。时间不长,县衙门里的捕快也都到香椿包子铺吃包子,同时分享赵捕头的特殊待遇。就算赵捕头不在,那多出的一勺粥两滴香油一滴也不会少。
与赵捕头不同的是,这些手下和椿儿很快熟识起来,有说有笑,椿儿忙不过来,还会打个帮手。
县衙的捕快,腰间糸一块四寸长,两寸宽的牌子,上面有个“捕”字。执行公务的时候,把牌子举在手上往前一伸,有多威风有多威风。因此被百姓称为“牌爷”。赵捕头既是这些牌爷的头,则被称之为“牌头”。
捕快们喜欢来自然是来好处的,这家包子铺也就父女两人,虽然是外来户,但因了牌爷们的“坐镇”,没有谁敢来找椿儿的麻烦。不要说那些混吃混喝的泼皮,就是坐地捞钱的“坐庄”,也不敢瞎了狗眼,往牌爷们身上撞。
地痞们不敢,但有钱有势的主儿,也有不把牌爷们放在眼里的。
就有这么一天,来了那么一位身着华服,摇着扇子的公子爷。这一类人物,通常是不进这种引浆卖粥小店的,那很掉身份。公子爷显然不是为吃包子而来。
果然,一进店门,一双眼睛滴溜溜就在椿儿身上打转。在椿儿端着粥往他身边走过的时候,他伸手拦住了椿儿,随后又将手中扇子抬了抬椿儿的下巴。
这是作派。
虽然不知道这位轻佻公子是什么来头,但椿儿往里扫了一眼后,手里端着粥碗,站着没动。
铺子里头,赵捕头还没来,但有两个捕快埋头喝粥呢。也可见这位公子爷来头不少,并不把两个捕快放在眼里。
好在,这位公子爷用扇子抬起椿儿的下巴后,虽然另一只手拈了拈手指,也就没有接下来的动作了。椿儿轻轻呼了口气,扇子到底和手指不一样,没有很那种令人恶心的触感。
“开了小半年了吧,还认不得本公子?”公子爷说着,环视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