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的随园是以江陵织隋家的院为础建的,购置的时候,几近废弃。经过了一系列的,变成了让袁枚引以为豪的随园,而且袁枚是以“随园主人”为号。
柳生陶渊明给所有不愿混迹官场的读书人树立了榜样,因此后大多数辞官隐居文人的住宅,都是奔着“菊东篱下,悠然见山”去的。
袁枚的随园也不外,只是在闲适淡然中多了一丝书卷气息。
游览袁子的随园,陈祎突然就觉得自家的院不香了,怎么看,自家院的暴发户气息都有点重。
当然,这也不能怪陈祎,他从样雷那里继承来的园建工艺,本上都是为皇家准备的,陈祎怎么掩盖,都掩盖不了那其中的“富贵”气息。
“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呀!”
自觉有点小郁闷的陈祎,只能对着袁枚家的小点心使劲。
不得不说,袁枚头顶上那个“食家”的头还不是盖的:金陵城里的梅糕和团糕陈祎都吃过,可都没有袁枚家制作的这些这么精致。
让陈祎意外的是这些点心的火候,恰到好处,糯而不腻,甜而不齁。
配上一壶龙井,简是翻了。
唯有食与爱不可辜负。
一碟梅糕下肚,陈祎那郁闷的心情,也随着甜那幽远的余韵而渐渐地消散了。
当然,作为一老饕,袁枚家的餐饮可不只有甜出挑,正餐是让陈祎惊掉了下巴……
陈祎也没想到,自己竟然能见到有生之年系列菜中的长江三鲜,至于那些见的菜,也老袁同玩出了:撒尿猪肉丸,剔骨的鳗鱼,高汤煨好的鲢鱼……
陈祎自认为自己的厨艺水平已经足以媲很多的一级厨师了,可见到袁家的菜,道,厨艺,的是一门艺术。
而陈祎所道的“历史”,眼下袁枚的厨艺离他自己的巅峰还有相当一距离。
“了!”
在袁家呆得越久,陈祎到的击就越大,住了十几天之后陈祎不得不落荒而逃。
到扬州之后,陈祎开始另外一项工作,搜李方膺的作:搜高翔作的工作已经渐渐地进入了尾声,陈祎要一项新的工作来充实自己。
而陈祎的小跟班钱文庆,则不得不暂时下了心爱的棋盘,开始的痛苦的学之旅。
《三字经》、《家姓》和《千字文》也就罢了,《论语》也没么,正让钱文庆头疼的是《数学》:么“满十进一”,么“一一得一”……
这也就罢了当钱文庆遇到“小明”时,头的是大了:小明追小红,小明分苹……
陈祎也没想到布局能力这么的侄子,会对数学这么头疼。
“这是没玩够的表现呀?”
那咱们就边学边玩……
于是,陈祎仿佛越过了高一高二,来到了紧张的高三:白天带娃制作赝,晚上还得当梁上君子;闲暇时还得给一帮上了年纪的老帅哥当工人兼背景板。
怎是一个苦字了得?
只是,忙碌的时总是过得很快,而且对于某些人来说,时间实在是有点太快了。
过了一年多,也就是乾隆二十一年,扬州八怪又少了一个,少的是李鱓,八怪中唯一一个精通工笔画的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