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尚书王山辰,正三品官员,而且老夫专管礼乐教养之事,按我《大舜国律》,你从四品御前卫,见了老夫要摘刀行礼,你不仅没有行礼,甚至还佩刀相见,莫不是视我《大舜国律》于不顾?”
“大舜尚武,祖皇帝曾言见官有‘三不跪’,寺人不跪,僧人不跪,武人不跪,在下乃一介武人,不同于诸位朝中要员,所向之处非为天下,而是江湖。”
王山辰捋着胡须沉沉笑了起来,他倒是没想到,这个蛮子倒还知晓一些其中的规矩。
“那看来是老夫唐突了。”王山辰拱了拱手,无意间露出了袖中的另一只手,在那只手的大拇指处,带着一枚翡翠扳指。
拓跋风瑞脸色一变。
“武人不跪,哈哈哈哈,老夫年事已高,有些事情记不得了,不知能否请我们御前卫大人告知老夫名讳,老夫只记得蛮子的名字极为拗口,他们效仿正南文字给自己取了姓氏,好像御前卫大人姓拓跋……”
拓跋风瑞连连摇头道,“甚么拓跋,在下姓狄,曾是翰北奔狼旗主之子,不过家父与大汗王闹得不愉快,便带领狄氏一族投奔了大舜。”
这是官家诏书中写下的身份,官家不想让其余大臣知晓拓跋风瑞的身份,这令他很是头疼,甚至不惜靠捏造来为拓跋风瑞编出一个合理的身份。
那狄氏确实是翰北十三旗中归降大舜的一部,其部族被安置在北云城,与北芒关相临,以此来制约翰北诸部。而且那狄氏旗主极好女色,所生孩子少说也有百余个,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姓甚名甚,哪怕连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那又有谁会在意这一百个孩子中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来历呢?
“哦!哦!原来姓狄,哎呀,老夫这脑子真是不好使了,诸位呐,老夫进院与这位狄大人详谈一番,定会给诸位一个交待,还望诸位某要焦急,老夫去去便回。”
一众官员见得王大人这般好爽,自然也是拱手致谢,他们来本身就是想看看这所谓的御前走刀人到底是什么来历,又有什么目的,宫中都在传着官家身体抱恙的说法,而此时太子未立,还有诸多皇子因为江南一事受到牵连,或困于囹圄,或贬黜庶民,这让得他们这些人也不知该向何处倾倒。
可若是能从官家身边的近臣口中问出些什么,他们也便有了方向。
王山辰当仁不让地先步走进了院落,拓跋风瑞只好快步跟在后面,自始至终他都低着个脑袋,像是做错事情的孩子一般,知道来到了屋子里,王山辰在当中的木椅上坐了下来。
他双手交叉脸上带着嘲讽地笑容。
“拓跋风瑞,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醉翁’大人。”
“哎哟,我可不敢当这个名号喽,咱们的大女婿可是官家亲自册封的走刀人,地位非同寻常喽,我们这种人呐,比不上你了。”王山辰自顾地端起一壶茶为自己倒了一杯,轻轻吹着升腾的热气。
拓跋风瑞一言不发,他低着个头,紧紧抿着嘴唇。
他最担心的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就算是自己逃到了天涯海角,也是难逃翡翠十三卫的眼睛,而这老人,则是翡翠十三卫中被称为‘醉翁’的一人。
对这人,拓跋风瑞再熟悉不过,自己小时候就被王山辰勒令读书,从古代诗篇,到今朝要闻全部要牢记于心,以王山辰的话来讲,衍国公没有儿子,他想将拓跋风瑞培养成衍国府的继承者,欲加王冕必经其苦,当年的衍国公也是这般不休地习读诗书才能被先帝看中,赐封江南。
而如今的拓跋风瑞,说白了,就是衍国府的叛徒,翡翠十三卫倾尽毕生心血来教导拓跋风瑞,甚至不惜将自己的武艺全都传授给他,为的就是拓跋风瑞能扛起衍国府的大旗,继续震慑江南,乃至天下。
可一切的努力,全在那一场青楼大火中化作了乌有,信任,器重,希望……最终留下的,只剩下了仇恨和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