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听到刘文若提到碧儿,李晓升无奈的回着:“文若兄你是不知道,我和碧儿俩人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如今……哎!”
刘文若见李晓升的样子不像是装出来,但是有些话可不能问得太直接了,就开口说道:“想来碧儿姑娘也不会说什么,大不了晓升兄让碧儿作小就是。”
刘文若见李晓升依然摇头,很是不解,眼睛看着李晓升,不解的问道:“难道有什么不可以的吗?还是说晓升兄不愿意取碧儿了。”
李晓升立马抬起头,看着刘文若的眼睛大声说道:“我怎么不愿意,只是知县大人不愿意罢了。”
望着低下头的李晓升,刘文若一时半会也不知道怎么劝李晓升了,一边是知县大人,一边是自己的青梅竹马,李晓升不管怎么做好像都不是很好。当然,如果是自己的话,当然选择知县大人的女儿。
房间里面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李晓升低着头独自的叹气,刘文若望着叹气的李晓升,眼里充满了羡慕。
见这样也不是办法,弄得自己很是尬尴,刘文若想了一下,开口问道:“不知晓升兄的家里人知道这件事情吗?”
李晓升听到这个问题,慢慢的抬起头,眼睛望向了窗外,眼神却不知道看向什么,口中嘟嘟的说道:“家母现在应该知道了,我写信回去了。”
刘文若见李晓升没有提起碧儿知道否,就知道李晓升不想想到碧儿伤心的一面,开口安慰说道:“不知道晓升家母是否会同意这门亲事呢?”
‘自己的母亲会同意吗?想来会同意的。’知道自己母亲一直想要光耀门楣,李晓升心里想到,可想到又能干什么呢?反而让自己更加的无奈,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难道自己还能不同意母亲的话吗?这样岂不是大不孝,可是碧儿又怎么办呢?
一直望着李晓升的刘文若,见李晓升的脸色越来越不好,就知道了李晓升的母亲会同意这门亲事的,晓升兄对于自己母亲的话肯定是要听的,看来晓升兄成为知县的女婿已经是不能避免的事情了,自己是不是摇送份厚礼去晓升兄的家了,以后晓升兄发达了,那自己凭借这份关系,也就有了入仕途的机会了。
想到这里的刘文若迫不及待的想要准备备礼去晓升家里,现在刚好见李晓升的心情不是太好,站起身来,开口说道:“晓升兄,我刚想起家里还有事情需要我回去安排,晓升兄就安心在这里呆着,等我事情办完再来见晓升兄。”
听到刘文若要走,李晓升从自己低落的心情走了出来,赶紧站了起来。说道:“文若兄为何不多留一会,难道是我招待不周,让文若兄见谅。”
“晓升兄哪里的话,我是真的回去有事情,又不是不在来见晓升兄了,晓升兄放心。”刘文若拱手作辑说道。
“如此的话,我就不留文若兄了,改天定当拜访文若兄。”李晓升见刘文若说话的语气,以为刘文若是真的有事情,也不好阻止刘文若回去做事。
“到时一定恭候晓升兄大驾寒舍。”
站在门口的李晓升直到李文若的背影消失在自己的视线里,长叹一口气,关上门,回到原来自己坐的地方,坐下后拿起桌子上的书,打算读一下书来消磨自己内心的失落,可是却无济于事,读了一会儿,反而因为自己内心的烦躁,书也没有看进去,无奈只好放下书,走到开着的窗口,眼睛看着窗外,思绪不知道飘到了哪里。
……
自从李母收到了自己家晓升的书信后,不在像以前那么的担心李晓升了,只是每天一有时间,就在李晓升父亲的画像前说着什么。可碧儿确实每天担心着李晓升,不知道他这一个月来是否穿的温暖,吃得好,有没有变瘦,不知道李晓升这一个月在外面过着怎样的生活。
而李晓升写回家的书信,碧儿是很想亲自看一看,看一看李晓升是否在心中提到自己,可是自从婆婆看了书信后,也没有说让自己看一眼,自己也不知道婆婆将书信放在哪里去了,自己想要去城里见一见李晓升,可是婆婆这里也不好说。
碧儿这几天越想越不对,尤其是婆婆在吃饭的时候说的一些话,现在经常提到晓升不能只有一个媳妇,晓升要为李家开枝散叶,这让碧儿心中很是不安,不知道这是为什么?难道是因为晓升写的那封信,可是碧儿心中又不愿意怀疑李晓升。
这日,坐在竹梯上的碧儿正在为婆婆昨夜说的话感到不安。而此时,村子的竹桥上走来几人,为首的一人身穿绸缎,头戴儒巾,手中拿着一把折扇,身后跟着几个下人打扮的男子,都挑着大红箱子,至于箱子里面是些什么,没有人知道。
这样的一行人突然来到这个安静的小村子里,让村子里的人很是好奇,一般都是官府的人来到自己的村子,很少又外人会来,如今有人来了,还挑着东西,开那样子是来送礼的。
村子里面的人正好奇这行人找谁的时候,村子里的族老走上前去,问道:“不知公子贵姓,来我们村子找有何贵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