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一挥间,世上已一千年,沧海桑田。
子期久已作古;伯牙仙迹飘渺;三尺瑶琴化为御魂,不知所踪;《高山流水》知几许版本,弗明真创之在;唯有“知音”成了无数后人于茶前饭后所津津乐道之千古佳话!
此时,神州大地已进入“盛唐”时代。
君主“李隆基”脚踏太祖、太宗、高宗及武周时代所累积奠定的强大基石之上励精图治四十载以促使生产力空前发展、综合国力极速提高而终得域内太平美满、域外四夷臣服,无疑造就出一代煌煌盛世。一时,天下归心,万邦来朝,受享无上之尊荣!然而!盛极而衰。李隆基于开创盛世后即深深满足、沉醉于自己之伟大成就,且开始倦之政务而思之愉佚,渐渐消残壮志,久而久,变得不思进取,只倾心淫乐,终而全面昏聩。强纳子妃、残杀亲子,使道德丧尽;内宠小人、外信奸雄,而致祸起萧墙、群雄环伺;同时,大兴土木,极尽奢侈而劳民伤财,致使国库几尽空虚、被征之民户怨声载道。是以此时的大唐虽表面盛世繁华而实则危机四伏风云暗动大变在即!而李隆基却全然不知……
……………………………………
“今时酒仙”。是盛唐时代云州地界的一个专门用来供人们集合成小团体进行宴会或单纯饮酒、吃饭、住店之中小型酒馆。
它位于云州一个最偏僻、最穷困的边缘小镇~“红花镇”之上。
这个位置看似不佳,但却是各州来往客商及各路角色来往各地的必经之处,是以生意还是相当之火爆,同时也在客观上成了各地消息传递的媒介之一。
掌柜“笑无尘”是一个其貌不扬、极其幽默搞笑而又邋里邋遢且口才上佳的花甲老人。
人虽如此,但其酒馆之人气和规模在这个偏僻的小镇上也算得“强大”。
为了招揽客人和提高所有顾客的回头率,笑无尘常常自编笑话、自撰故事以及根据史料典故而加以改造并以讲书之形式说给客人们听。因为他的绝世口才,故事被讲得生动、活泼以及感人肺腑,是以其每次讲书之时除了酒馆内之客人外还有很多老人、小孩以及那些尚在待业中之闲人们如苍蝇般挤门、扒墙以听。笑无尘也不介意,鉴于此,他还特意设置了内厅和外厅。内厅专门用来招待所有消费之路人,供其吃饭、喝酒及听书;外厅则是用来供那些非消费者前来听其讲书之所,可即便如此,门外还是站满了很多人。
一次,笑无尘讲完“知音故事”后,看着全场里里外外鸦雀无声,看着大多数人被自己所讲之故事感动得一塌糊涂,心中不知道乐成个什么样,暗暗夸赞自己真乃“忽悠”之大仙也。
看着众人如痴如醉之表情,笑无尘真的好想笑,但却不敢之,于是假做悲伤且低沉以谓道:
“各位客官,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哎…”摇头以深叹。
于其叹完后之良久,众人方回过神来,顿时一阵火爆
“好!”
“好!!”
“讲得太好了!!!”
……
“打赏!”
“打赏!!”
“我也打赏!!!”
…………掌声不断且带着打赏而惊动十里。
众人连番夸赞、打赏之后又是一阵叹息与感慨:
“为挚友而弃生命,为知音而绝弦,真情义也!!”
“千古知音,感人肺腑,真是感人肺腑啊!!”
“高山流水今何在?!!”
“只可惜如今这世道人心不古,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不择手段,出卖朋友,比比皆是,哎…”
“于今人而言,‘知音’是永远的传说,永远的传说啊!!”
“若能遇之,在下死又何妨?!!”
………………哗啦啦一阵又一阵。
面对如斯之场景,笑无尘暗里自豪不已、快乐得不得了。
但令其不爽的是,刚刚于讲书和结束之际竟然出现了一些不和谐之因素:
有一些人无动于衷,他们从故事一开始到结束除了“特殊”故事情节外皆为面色冰冷,毫无表情,只顾吃饭、喝酒;亦有一些人在一开始毫无兴趣,但当听到某处之时便顿时似是得了一件重大消息般而转为积极聆听,但结束后并未鼓掌;还有一些人直接无视,不论是精彩还是不精彩、感动还是不感动都“无干吾心”……
其实这并不奇怪,这里本就是一个四散而聚拢之所。有州郡贵人行差落脚;有各地商贾奔波业务而暂住;有各路门派、江湖侠客、平民百姓;甚至还有妖界、魔界之徒化作凡人为从事某事而偶然歇脚于此等等等等,总之各路角色来往于各地或多或少都要经过这里而作短暂之停留。如此多类,岂能人人如其所意?
笑无尘不懂那些乱七八糟之角色,也没兴趣去了解他们,其只知这些不和谐之因素,越来越影响自己开心的心情,赚钱虽然重要,但没有什么能比自己彻彻底底地开心更重要。
“老人家我讲得这么辛苦,讲得这么滴好,你们这几个杂毛凭什么面无表情?!不会鼓掌吗?!看了别人鼓掌了,你们现在会鼓了吗?!!”默默激念之。
话虽如此,但在其看来或许是自己讲得真的还不够动听或者不够吸引力,想到此,其随即便抛出一重磅炸弹
“其实我知道御魂琴的下落,但是我不能说……”
吊胃口,纯粹地吊胃口。
果然。当其说着御魂琴之下落欲言又止之时,顿引得全场一阵骚动
“啊?!!!”
“真有御魂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