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天子守国门(1 / 2)

隐空寺,金刚殿。

吕长欢与衍圣公一场精彩绝伦的对答,引得在场所有人侧目惊叹。

其实,二人的观点虽说大相径庭,但没有对错之分。

儒家五常的核心思想,本就是仁爱礼智信。

恻隐之心,仁也!

可惜这样的论调有些不合时宜。

若是搁在太平盛世,帝王以仁爱治天下,自然是百姓之福,天下之幸!

可如今建国不过三十几载的大明,内忧外患,危机四伏。

北有强大的燕国虎视眈眈,欲和大明争夺锦绣河山。

草原八部阴晴不定,时而劫掠边境,时而俯首称臣。

南境数不清的土司政权和大理段世,将滇南搅得天翻地覆。

交趾红缅等百余邦国,至今未向大明臣服纳贡。

尤其是西荒的夜天子和大虞余孽,差点把金陵城掀个底朝天!

如此乱局,焉能让太后和朝廷心存仁义。

米夑这样迂腐的老夫子,大明朝堂不在少数。

早些年议论北伐之事,这些大儒清流便借着生灵涂炭四个字,横加阻拦。

文臣之中,除了苏阁老和杨延芝几人外,几乎清一色的反战。

其中道理不仅是嘴上的那套玩意儿。

更重要的,是这些文臣好不容易巩固下来的权势和声望,会随着战争而被武将阶层取代。

自古有热血的文臣,屈指可数!

吕长欢的一席话,能够激起以庆王为代表的武将群体如此强烈的共鸣,原因也在此。

苏阁老和杨尚书,怔怔望着北府司的指挥使,内心也是无比激动。

尤其是苏大学士,今日总算是明白了太后为何如此重用此人。

在场唯一波澜不惊的,就属佛门上下了。

四大皆空的众僧真是把佛性修道了极致。

慧劫禅师阖目静听,脸上不惊不喜,木雕一般杵在那里,任尔东西南北风……

倒是降龙僧弘海和尚,睁着一双虎目,盯着豪气冲天的吕大人,心里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位护院武僧,乃是前朝一位四品武将之后。

遁入空门的原因,也是其父降了大明后,战死北川府。

家道中落后便剃度为僧,可心里的仇恨却深埋了十几年,总想着奔赴白山黑水为父报仇。

六根不净的弘海和尚,修为资质倒是不俗。

短短十几年,便迈入清风上品境,成为了隐空寺护院武僧之首的降龙僧。

热血沸腾的弘海阔步来至慧劫禅师面前,也不管这里是什么场合。

大声言道:“方丈,弟子六根未尽,红尘难断,请准许弟子还俗,待了却诸般恶念,皆时愿枯坐一生,侍奉佛祖!”

包括太后在内的众人,莫不是满面骇然。

吕长欢一席话,居然说动了一位降龙僧还俗。

这效果还真是立竿见影!

慧劫禅师早知他恨欲难消,却没想到他在这样的场合提出还俗。

最终只好无奈地点点头,同意他的请求。

只见弘海和尚旋身来至吕蛮子面前,双手合什,言道:“贫僧愿追随吕大人,驱逐燕贼,为父报仇!”

吕长欢正愁北府司没有可用之人,如今送上门一位清风境的降龙僧,心里顿时乐开了花!

“大师,既然你决意还俗,北府司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太后自然是乐见其成,最好是多一些向弘海这样的高手,充实北府司。

毕竟是自家的班底,高手吗,多多益善……

神渊夜候一瞧,也是赞叹这小子的手段。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竟将一个三境降龙僧忽悠到麾下。

要想让他投入道宗门下,还真是不容易……

其实,弘海和尚加入北府司,也只是开始。

前几日,挽夜司的魏剑子已经答应吕长欢,召集名剑山庄的九位剑客来京。

魏玄是名剑山庄的庄主,自从到了金陵城,山庄便交给了副庄主打理。

庄内一百多名小剑师,修为都不差!

魏剑子将修为最高的九名清风境剑师,借调给吕蛮子,算是给足了面子。

另外,大和尚余西峰也鼎力相助。

受伤之前曾答应他,寻觅两位金刚不灭境的游僧,加入北府司。

若是全部人手到齐,届时,北府司的实力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太后欣慰地瞅着吕大人,嘴角含笑,继而又瞥了眼衍圣公米夑。

这位大儒像是斗败的公鸡,耷拉着脑袋,一言不发。

而且嘴里还嘟囔着刚才那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此言暗含的哲理深奥无穷,不禁让他陷入一阵迷茫和困惑之中。

自己读了一辈子书,怎么也找不出这句话的出处!

魔怔了一般米圣人,哪儿有功夫注意太后的眼神。

一会儿垂头冥想,一会儿又痴痴望着深不可测的吕长欢。

太后见他这幅样子,也是心里好笑,又不便开口说什么。

毕竟人家是大明的金字招牌,儒家圣人……

今日之事若是传扬出去,这位老夫子估计羞得要跳了秦淮河。

“北征之事关乎大明江山,哀家欲代天子御驾亲征,众位卿家可还有何良策,但说无妨!”

端康太后趁热打铁,继续引发北征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