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2 / 2)

科举之路 阿呆点点 0 字 2022-01-05

另两个庶女年纪比澄儿还要?大,自然?明白嫡母并不待见她们,这次过来也是因为小娘知道嫡母娘家很是显贵,才在父亲那儿吹了耳旁风才带她们来的。

如今看到那个姨母,还有她身?边的人,她们知道,这个人的地位定然?极高,不然?不会?有这么大的排场。

伊娘见状也不好冷着她们,虽然?她们是庶女,但是礼法上她们也是林府的外孙女,就算无法跟嫡女比,但是也不能太过冷待。

于是说了两句话,才让她们回去。

没过一会?儿,唐林便带着两个儿子过来了,请过安后,又回书房去了。

两个儿子自然?一起去,不过走时又加塞了一个,是祝二郎。

长留伯长子在林俪娘死?了一年后,便新取了一个继室,林家看过后,也说不出什么不好,只能认了。

不过林大夫人常常将两个孩子接到林府住,年初二更是如此。

承昭二年,身?为同平章事?的唐林终于可以处理其它部?的事?务了。

只要?自己有想法,就可以写?好奏章,递交上去,官家同意后,那么唐林就可以着手了。

唐林并没有忘记自己当初是为什么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是律法。

如果说十年前的《宁朝国律》虽然?有些漏洞,但还是适合当时宁朝现状的话。

现在的《宁国律法》,已经不在适合当下?的大宁了,随着市舶司的建立,各国船只往来,百姓们的银钱纠纷极多,更何况还有不法商人运送别国人贩卖的。

虽然?被大宁水师抓获了,但是这方面的不足也都?展现了出来,所以现在的大宁,需要?一部?更加全面的、更加人性的国律。

在此基础上,吏律、商律、民律等等律法也需要?完善。

唐林去了大理寺、刑部?收集这些年无法判的案子,将它们记录下?来,在奏章后面写?道:提倡大宁修改国律,使得国律更加完善。

至于要?何人修改、如何修改,这些需要?进一步的提出,此事?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承昭帝看了奏章许久,对于律法的不足之处,他?并没有感觉到。

也对,身?为君王很少需要?用到国律,可是身?为同平章事?的老?师却能考虑到了,这是自己的过失。

之后他?请了重臣前来政事?堂,还有大理寺卿,想要?律法的修订,又将学士们叫了过来。

所有人都?到后,承昭帝将唐林的奏章交给他?们,看完后,众人低头沉思,他?们在上京府任职,身?为京官需要?断案的地方几乎没有,所以也说不出什么不是来。

“官家,唐尚书说的没错,这几年刑部?的案卷里,有好些是国律中没有的,官员判案无依据之处,着实难办。”

“还有如市舶司这般,虽然?有对不法商人的惩处制度,但并未写?在律书上,所以应该要?及时填补。”刑部?姚尚书说道。

“没错,大理寺如今处理案子也越发的困难了,别国之人多了,自然?会?产生纠纷。但若是惩处,有点破坏两国友谊,若是不惩处,也对不起百姓,难以决断。”大理寺卿齐慎之说道。

唐林看着三师兄,得偿所愿后,三师兄容光焕发了,整个人都?不太一样了,而且还没有挪窝的打算。

“这样说来,国律的重修,势在必行,还有对待别国人的律法也得出一部?,让官员判案有法可依才好。”吴尚书说道。

“除了外国人在宁之法外,我国的国律适用的是几十年前的大宁,现在大宁富足强盛,那么我们的百姓自然?要?过的更好才行。臣一直觉得主家对仆婢享有生杀之权,有点太过了。”

“仆婢虽卖身?于主家,但依然?是大宁百姓,只有朝廷才有这个权利判决百姓生死?。”

“不过现在百姓生活富足,很少有卖儿鬻女之事?,近几年拙荆同臣说过,现在牙行里多是别国人,有老?有幼,大多都?是自卖自身?。”唐林说道。

承昭帝听?到主家对仆婢有生杀大权后,有点不适,就算是皇家,也从来不会?无故打杀内侍,反而有专门的慎刑司,进行调查再判决,他?以为其他?人家也这样的。

“唐尚书说言在理,无缘无故打杀下?人,这种?事?情?做不得,只有朝廷才有这个权利定人生死?,若是要?重修,主仆律也要?有一份。”礼部?常尚书说道。

“那还得要?有兵丁律,虽然?我们不怎么挑拣兵丁,但是,有些孩童也被他?家大人送来了,开?玩笑一样。”赵尚书说道。“还有什么要?修的,大家一起说一说吧!”承昭帝没想到连兵部?都?有想要?修的律法了。

所有朝臣也不客气?,你说一部?我说一部?,说道最后,大家都?忘记说了多少了,唐林见状,在旁边拿了纸笔,将他?们说过的默写?下?来,并且重新梳理了一遍。

“官家,宁朝的国律总共有六部?,其中《宁朝国律》是最重要?的,里面包含所有律法。之后是《吏律》《民律》《商律》《刑律》等等,都?是《国律》的延伸,刚刚诸位说的,应该是被包含在里面的。”

“比如市舶司关税的律法,应该放在《商律》里。”唐林指了指《商律》下?面的市舶司,并写?了填补两字。

“像是主仆律,应该是在《民律》里面,包含着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兵丁律应是在……”唐林总结,随后问了一句:“还有别的吗?”

“没了,应该是这些了,要?是还有,等想到了再加吧!”赵尚书说道。

“律法不是你想加就能加的,至少得过个两三年。”工部?王尚书说道。

“要?定的律法已经确定了,但是何人主持修订?又要?如何修订?这事?,还得由诸卿商讨出结果来。”承昭帝问道。

“若是要?重修,那么必须先收集各地卷宗,找出不妥之处,特别是现在国律上并没有考虑到的案子,定是要?根据已有的案子来定,之后由擅律法的学士们商讨出一条适合的律法。”唐林说道。

“主持修订的话,就由唐尚书和姚尚书,外加大理寺齐长官卿来吧。姚尚书和齐长官卿是长年和律法打交道,而唐尚书是这次律法修订的倡导者,他?们三人来正合适。”吴尚书说道。

“还可以加律法学士,他?们对于律法的每一条都?烂熟于心,一起商讨,也能有所帮助。”礼部?常尚书说道。

承昭帝点头,说道:“那就以唐卿、姚卿和齐卿为首,众律法学士为辅,重修国律。”

重修国律之事?很快就被各方得知,各地府衙县衙将自己所遇到的不好决断、无法可依之事?全部?整理出来,发往上京,也算是为国律重修之事?尽一份力。

各地大儒知道后,有的觉得好,将自己收藏的各国律书送到朝廷,也有的不屑一顾,律法是法家之事?,朝廷此为舍本逐末之举。

不论?旁人如何想,律法的重修已经定下?。

为此,唐林愿意付出了所有的心力,让国律更完善一些,更利于百姓一些。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1-08-19 16:48:59~2021-08-20 16:27:2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huliji

g 10瓶;cream 2瓶;一点一点儿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