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1 / 2)

科举之路 阿呆点点 0 字 2022-01-05

朝会结束后, 承昭帝让内侍带唐林去?了思文殿,唐林进来后,看见坐在位置上的纪宇泽, 颇感意外。

“老师, 这里非政事堂, 而是?思文殿, 这样我们便可以?师徒相称了吧!”

纪宇泽朝着唐林行弟子礼,上次唐林说过以?后,纪宇泽想了许久,觉得只有在思文殿里, 才不会被任何?人说嘴。

“自然,不知官家?此次是?想学些什么?”唐林坐到位置上。

“老师心有大抱负, 初始弟子以?为老师是?想造福百姓、位极人臣,后来见老师修改律法?,弟子觉得老师是?真正心系百姓之人。”

“今日所议之事, 老师想让天?下学子不再苦于无书可读。可老师此举得罪的不仅仅是?世家?,那?些朝臣皆有子嗣,亦涉及其?中?。老师此举, 真的只是?报复世家?之举吗?”纪宇泽关心地问道。

他不知道老师到底为何?这样, 此举真的太过危险,可能会使老师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如?果纪宇泽只是?一?个君王, 他会十分喜欢这样的臣子,至少这个臣子绝不结党营私之嫌。

但他还?是?唐林的弟子, 所以?他关心老师,为老师的处境感到担忧。

“并非。”唐林看着眼前的孩子,到底是?长大了,只是?这心还?不像君王那?般坚硬。

“老师, 你和世家?他们真的不可调解了吗?世家?底下的势力远超我们想象,我怕到时候防不胜防,让老师丢了性命。”

“或者,这些事情我们可以?让另外一?个官员提出来,不需要老师直接对上他们的。”

“阿泽,那?么对于那?个官员来说,此举就不危险了吗?”唐林的语气加重了一?些,对于拉旁人下水,这样的事情,是?唐林不喜的。

“这是?我的抱负,我的理?想,自然得我自己去?做才行。”

“阿泽,为师中?举之后,便带着人四处游历,在北地,盐价及其?高昂,一?斤盐竟要两百文,大多百姓无盐可吃。”

纪宇泽怔住了,随后说道:“不可能,明明官盐定价八十文一?斤,就算是?北地也不可能一?下子如?此昂贵!”

“官盐由?县衙管理?,但官吏品性不一?,而且朝廷盐场产出的食盐质量并不佳,若是?碰上贪官,那?么盐价便会一?下子抬上来。”

“就算是?盐湖附近的府县,一?斤盐也要一?百二十文。”唐林叹道。

“所以?,那?时候,我就在想,若是?能让百姓们都吃上盐就好了!”

“老师,既然盐政有问题,我们就改盐政不就好了吗?这跟世家?有什么关系?”

“除了朝廷的官盐有问题外,更多的是?私盐。”

“私盐?”

“官盐价贵,品质不一?,而且还?需要按户籍才能购买。”

“但私盐就不一?样了,品质比官盐好,虽然价格比官盐稍微贵上一?些,却无需用户籍,所以?百姓们大多用私盐。”

“阿泽觉得,这私盐是?谁在贩卖呢?”

“世家?。”

“世家?喜风雅,但这风雅下却是?豪奢,有的时候一?幅字画可比玉器贵得多,想要如?此的奢侈,自是?要有得银钱的渠道才行,这盐便是?一?项。”

“如?此,若是?我想要改革盐政,让官盐的盐价降下来,并且保证官盐的质量,谁又会第一?个跳出来?”

“那?些私底下贩盐的世家?。”

“那?若是?我拿出比现在简单百倍的制盐之法?,食盐产量增大,官盐价格低到十几文便可买一?斤呢?”唐林又问道。

“老师!”纪宇泽大惊。

“阿泽,你现在的样子跟我老师一?样了,当初我老师,直接让我忘记这事。但每次见到百姓买不起盐的时候,这个念头总会出来。”

“我在外面就任时,对于盐的品质管控甚严,并且严格按照朝廷价格贩卖,当时,百姓那?不可置信的模样,我一?直都记得。”

“我大宁的百姓,怎会到如?此地步?”唐林回想起这些,依然觉得心疼。

“既然已经得罪了,那?就得罪个彻底吧!这次书籍之事,定会让世家?们疯狂,其?间波折少不了,不过只要此事办下去?,定会让大宁出现很?多寒门官员。”

“有了官员,便将他们安插到沿海县府,如?此我们便可以?进行下一?步,改革盐政,尝试新的制盐之法?。而且除此之外,世家?再也无法?通过官员的去?留来威胁朝堂了。”

“阿泽,我先告诉你制盐之法?,若是?有个万一?,接下来,只能由?你来做了。”

唐林深知世家?不会坐以?待毙,这次他戳到的可是?世家?、朝堂众臣的心肺。

纪宇泽看着唐林,他想说自己不要知道,这件事情就由?老师自己去?做,但是?不行,他是?大宁的君王,这件事利在千秋,不可任性,也不能任性。

只是?在老师离去?后,他再也忍不住了……

朝堂上的事情传出去?后,大多数学子们欢欣鼓舞,但是?也有一?部分学子颇为不悦,这部分学子,除了世家?之外,还?有朝臣的子侄。

并不是?世家?子弟、官宦子弟天?资出众,所以?考□□名的人比寒门子弟多。

而是?他们家?中?底蕴深厚,从小?名师指点,书籍良多,才让他们远超寒门。

可现在,朝廷开放府衙县衙的书籍,还?囊括了万书阁的部分书籍。虽然只有书籍,但是?这也变相的表明了朝廷的态度,这如?何?不让人焦急。

这几日唐府门庭冷落,不管是?世家?还?是?朝臣皆不再于唐府相交。

就连唐林以?前的好友也受了些影响,除了谢华等勋贵子弟,也就师兄和楚江还?同唐林往来,其?他的不管是?同年也好、同乡也罢,尽皆不再联系了。

有的还?写了书信前来,劝唐林不要继续下去?,说这是?在于整个朝堂为敌。

叶楚山看着旧友们的来信,将这些都烧了,不过是?些庸人,竟还?想教导他的弟子如?何?为官,笑话!

有劝说的,也有称赞的,特别是?当初愿意将书籍借给唐林抄录,并且给各学子一?观的大儒名士,觉得唐兼之此举颇有名士风范。

若是?人人都如?那?些人一?样敝帚自珍,那?会少多少学子、能臣!

不管旁人如?何?说,唐林依然将这件事徐徐推进,先是?让工部的匠人多刻几版活字,到时候才可以?打量印刷书籍。

匠人们对此也很?积极,虽然有官员说可以?慢慢来,但是?他们觉得这是?大好事。

百官对于唐林的弹劾一?直都在,虽然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有的还?是?子虚乌有,但是?架不住量多啊。

最后承昭帝发火,让人核实查证,若是?错的,直接将写奏章的人罢官。

见官家?执意相护,朝臣们只能另辟蹊径,想要提高借阅的难度。

至少不能谁都可以?看,而是?要有资格,比如?得先有功名,有两个官员的推荐信等等。

这些,自然被唐林一?一?挡去?,见这些都行不通,世家?们终于下了狠心。

承昭六年十二月,泽山县小?河村传来消息,唐家?被一?伙强人闯入,直奔唐王氏而去?,虽然仆从阻拦,但是?唐王氏还?是?被刺伤了。

唐林看到信后,迟迟不言,他知道世家?的狠心,但没?想到为了阻止他,竟然会想出这样的方法?。

信还?没?看完,唐林继续看下去?,知道祖母伤势稳定,有差役送祖母来京后,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