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中,运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一方难以造成代差优势时。
为了尽可能早地发现偷袭的敌人,吉林号与其周围的四艘护卫舰一直在缓慢地机动着,试图在各个方向上都不留死角。
吉林级的反射特征很明显,IEIS能轻易识别出来,他们绝不会放弃对三大舰队旗舰的攻击。
作为一艘公认的强大主力舰,还是有传奇经历舰长坐镇的旗舰,击毁她的意义非凡,绝对是对地球的沉重打击。
方绪伟当然知道这一点,哪怕战后被人说缩头乌龟都没关系,旗舰是一支舰队的象征,决不能被击毁。
主发动机一直处于预热之中,全舰所有人员也早就进入加速液,随时都可以高速脱离。
叛军舰队主力舰只有两艘,大概率也只有两个攻击小队,只要暴露位置后第一分舰队就能避开逃跑,等三支分舰队会和再发动决战。
只不过现实往往是与想象远远不符的。
在卡拉柏尔号发动攻击之前,吉林依然处于警戒状态中,每一座光电塔都在小幅度转动着,警惕着随时可能到来的攻击,激光通信系统也保持通常。
“广安”和“查尔斯一世”的突然遭遇已经让所有人最高警惕,尤其是广安舰离吉林并不远,这意味着就在附近就有一支舰队在小心翼翼地盘旋,试图找到漏洞一击毙命。
虽然所有电子设备都已经被压制,但高功率窄波束来回扫视还是让告警仪立刻报警,林义郎心里第一个想法就是“终于来了”。
未知才是最可怕的东西,现在他起码知道了两个信息,用雷达火控锁定,这说明敌舰至少在十万公里以外,超出了光电系统的使用范围。
而且通过雷达特征匹配,很容易就能知道这是一艘主力舰,大致的方向也可以知道的差不多。
锁定意味着开火,吉林在立刻全功率转向的同时,向周围的战舰发送了通告,然后就开始专心致志地与暗处的敌人周旋。
没法进行复杂的联动,吉林就只能靠自己,失去大部分感知的AI没办法猜测敌人的位置,生死存亡的关键就在舰长的决定上。
敌舰火控雷达的波束一直对吉林保持锁定状态,虽然这为武器系统提供了更好的引导,但也被舰上的参谋分析出了卡拉柏尔号的方向。
波束来自舰艏,林义郎立即明白了敌人的用意。
电磁炮发射的弹丸最大速度只有几十公里,在通常的交战距离上需要飞一个多小时,只有足够多战舰发射的炮弹组成一张几万公里的稀疏金属网,才有几率命中目标。
而在对手的前进方向上发射,就能利用相对速度将时间缩短在十分钟以内,炮弹的密度就能大幅提升,吉林号的机动范围就变窄了。
在没有办法预测炮弹轨道的情况下,飞行计算机接收到了无规则机动的命令,机动的规则由伪随机数确定,在360°的范围内连续随机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