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祝府。 祝老爷还是生气,祝母在观音像前诵经,希望女儿身上的邪晦能早日去除。 祝老爷听得头痛,喝道:“你生养的好女儿。” “老爷!”祝母念罢经,道:“女儿的性子还是随了你,都一般的倔强。” “她像我?她像我?”祝老爷呸的一声,“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她哪一点儿有大家闺秀的样子。” 祝母轻叹了一声,不说话了,祝老爷说的有理。女儿从前或许还懂得三从四德,如今……,或许从前也不懂,只是没遇到大事,显不出来罢了。 “老爷,如今该怎么办呢?”祝母的声音里透出些许软弱,她拿女儿实在没有办法。 “关着她,关到她懂得什么叫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祝老爷气怒未消。 祝母觉得祝老爷说的有理,女儿家可不是要三从四德么?她自己便因贤名在外,才与祝老爷结亲,一辈子都是这样过来的,实在无法想象,世上竟有人不守这些规矩,而且这个人,竟是自己女儿,这些天,她夜不能寐,伤透了心,无规矩不能成方圆,这真是成何体统? “老爷说的有理,只是总关着她,怕闷坏了她,不让她外出就是了。”祝母还是心疼女儿。 “从前对她就是太过纵容,怕她待在家里闷坏了,才叫她去游学。谁知竟……,真是岂有此理!”祝老爷越说越生气,一拍桌子,吓了祝母一跳。 祝母见祝老爷虽说的凶狠,却还有些松动,便道:“我请了一些祛邪避秽的符纸来,贴到女儿闺房,再让女儿贴身带着,或许……,或许她便不再被鬼迷了心窍。” 祝母越说越动容,眼泪便要流了下来。好好地女儿,怎么会?当初游什么学呀?若长在家中,怎么会学坏呢? “胡闹!”祝老爷不认同祝母的做法,心中却也报了万一,到底并未说死。 他觉得胸中气闷,一甩袖子,出去透透气,如今只有想想儿子,能让他心中痛快了。 祝母亲手做了荷包,装好符纸,给女儿送过去。 见祝英台日渐憔悴,心中焦急,又是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千叮咛,万嘱咐,叫祝英台贴身带着。 临走,又命丫鬟婆子,将祝英台的闺房,院门四处贴上符纸,才放心走了,回到房中,又去诵经,祈求神明。 祝英台拿着荷包,流下泪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只是如果父母的计与儿女的情相悖呢? 这荷包里装着的是一片慈母之心,压得祝英台心里沉甸甸的。 祝英台觉得自己无路可逃了。 正胡思乱想着,银心慌慌张张的闯了进来。 “小姐!”银心焦急的道,“我……,我出不去!” “怎么?”祝英台握住银心的手,示意她别慌乱。 银心红了眼眶,“今日,我按小姐的吩咐,想出府去寻梁相公,一走出院门,便有张妈妈,赵妈妈跟着,走到大门,又被拦了回来,说老爷吩咐了,不让我出去,让我在家里好好……,好好伺候小姐!” “小姐,老爷铁了心,梁相公……,只怕来了,也进不来。”银心终于忍不住痛哭出声。 不错,不错,银心说的不错。 梁兄即便来了,只怕也会被父亲打出去。 就这样束手待毙吗?她抬眼,看到娘亲贴的驱邪符纸,心里乱糟糟的。 忽然,灵光一闪,符纸? 对,符纸! 她急忙翻找了起来,从一本书中拿出一张不平整的黄纸,急忙用火石点找了它。 银心眼前一亮,欣喜的喊道:“那个臭道士!” 对,那个臭道士! 殷七七。
第二十六章 那个臭道士(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