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萧朵朵询问关连海,“喂,在湖边的时候,你管丁叔叔叫什么来着?”
“老丁啊。”关连海回道。
萧朵朵摇摇头,“不是这个。”
关连海顿了顿,“丁自恋?”
“对,就是这个。”萧朵朵点点头,问道,“为什么叫丁自恋?”
“老关!”丁夜瞪了眼关连海。
关连海看了眼丁夜,嘿嘿一笑,“丁自恋,丁自恋,顾名思义,过于自恋。没办法,人家长得貌比潘安,一等一的美男子。你说说,能不自恋吗?自恋到啥程度?可以这么说,他恨不得自己亲自己一口。”
“老关,你有毛病吧?”丁夜眼睛一翻,生无可恋地瞪了眼满嘴跑火车的关连海。
关连海并没有停下来,继续说道,“当年在前朝为官的时候,随着携带一枚牛角梳和一枚青铜镜。不管发生多大的事儿,头发绝对不能乱。我估计啊,这老丁怀里现在还揣着牛角梳和青铜镜呢。”
“老关,你是专程来找我合作的,还是来损我的?”丁夜冷声问道。
关连海一拍大腿,才想起来这次回国的目的,都怪自己平时嘴损惯了,一开口就刹不住闸。
此时,关连海一脸尴尬,嘟囔道,“咳咳,那个……我啥也没说。老丁,你啥也没听见哈。”
丁夜没再回应,因为他太了解关连海了,要是掰扯起来,关连海能磨叽到春节。
碎嘴子功夫,他关连海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萧朵朵开着车,斜睨了眼副驾驶的关连海,又通过后视镜看了眼后排的丁夜,忍俊不禁。
心想,这兄弟俩也太逗了,尤其是关连海,真是个活宝。
半个小时后,丁夜、萧朵朵和关连海三人来到了回龙湾废弃运河段。
三人放眼望去,群山环绕,景色宜人,一条运河废弃河道,蜿蜒在苍翠的山丘之中。
在群山的一处豁口,有一块平地,上面有一处村落,以及纵横交错的农田。
此时,在河面上,缭绕的薄雾之中,停着一艘硕大的楼船,十分显眼。
所谓楼船,自汉代就已经出现了,最高分为三层。
第一层称呼为“庐”,第二层称为“飞庐”,第三层叫做“雀室”。
诸位看官,雀室可不是打麻将的地方。
这“雀室”其实是古代的望台,类似于现在的岗哨,起到警戒作用的。
因此,这艘青木大船,便是个标准的楼船。
历史上最大的内河楼船,当属隋炀帝的大龙舟,那正儿八经的纯手工打造。
公元640年,隋炀帝杨广为了要到扬州一游,命官吏督造龙舟及杂船数十艘。
杨广乘坐的大龙舟,高45尺,长200尺,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120个房间,全部用金玉装饰,还有高三层的龙舟九艘。
大龙舟高数层,船体要用很多大木料。
木料的长度有限,这就要求把许多较小较短的木料连接起来。
同时,船体的骨架与板之间,船体与上层建筑物之间的连结技术要求很高,连结不好就不坚固,所以在龙舟的结构强度中,连结是极重要的。
隋代大龙舟的连结方法是采用榫接结合铁钉,如此更加坚固。
回龙湾废弃运河之上的这艘大船呈黑色,船帮上还涂着金翅凤凰的图案,在三层楼阁之上,都插着白色的旗子。
从远处看,这艘大船显得十分气派,能拥有这样一艘楼船,想必船的主人非富即贵。
在回龙湾附近的村子,叫做回龙湾村,因为回龙湾运河段而得名。
在回龙湾运河没有废弃之前,回龙村商业活动十分繁荣,是过往行船的打尖歇脚之地。
随着回龙湾运河段的废弃,回龙村也随之落寞萧条。
此时此刻,太阳并没有下山,还有一点时间,丁夜想先将楼船的基本情况搞明白。
于是,丁夜等人进入了回龙村,将车停在了村口,陆续下车,走到了一个大柳树下纳凉的白须老者跟前。
白须老者一手拿着蒲扇,一手握着一杆长烟枪,坐在一块石头上“吧嗒吧嗒”抽着旱烟。
“老先生,您是本村人吧?”萧朵朵微笑问道。
白须老者无视萧朵朵,冷声反问,“我不是本村人,坐在村口干什么?”
关连海一笑,“嘿,这大爷嘴茬子还挺厉害。”
萧朵朵见白须老者脾气古怪,眼睛翻了翻,便不再询问了。
丁夜凑上前,微笑问道,“老先生,跟您打听个事儿,那河面上的楼船,是谁家的?”
白须老者闷头抽着烟,仍旧很不友好,“不是我家的。”
“嘿,我说老先生,您这是吃枪药吃多了,还是怎么着?”关连海实在是憋不住了,回呛了一句。
白须老者斜了眼关连海,起身边走,幽幽说道,“如果是冲着这条大船来的,劝你们别来送死。”
丁夜一听这话,认定了白须老者肯定知道个子丑寅卯,旋即急忙追了上去。
“老先生,且留步。”情急之下,丁夜从腰间拿出白犀牛角,上面写着“镇渠使”三个字,展示给了白须老者,“您知道这个吧?”
大运河两岸的老百姓,谁人不知道镇渠丁家?
有镇渠丁家在,大运河上就没有摆不平的奇事诡案,甚至有的人家还供奉着首任镇渠使丁起的塑像呢。
很显然,丁起已经被大运河两岸的百姓神化了。
白须老者见到了白犀牛角,大惊不已,打量着丁夜。
“你,你是镇渠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