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老道嘬着后牙槽,依依不舍得回味着嘴角的最后一丝丝打卤面的滋味。
他说道:“这从龙入关四个字,最早是出现在明末清初那会儿,而且也的的确确是跟着八旗军一道从山海关进的中原。不过,按照民间里的一些说法,当年只有很少的一小撮人,才当得起“从龙入关”四个字。”
听到这里,谭一纪面露狐疑之色:“这话怎么说?什么叫只有一小撮人,当得起“从龙入关”四个字?”
瞎眼的田老道眯着眼,猛吸了一口谭一纪递给他的卷烟。也许是嘬的太用力,从烟屁股里面,嘬进了不少的碎烟叶子。
他朝地上啐了两口,将满口黄牙上的碎烟叶子吐干净了,说道:“传说当年多尔衮,共打造了二十四道玉牌。镌刻着的便是“从龙入关”四个字。分发给了二十四个人。”
“这二十四个人是多尔衮从满八旗当中,挑选出来能够独当一面之人。”
谭一纪愣住问道:“独当一面?何为独当一面?”
田老道摸着下巴说:“这二十四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名为青马。这二十四人并未随军入关,而是早在八旗入关以前,便已经悄悄的进入到了中原腹地。这二十四人除了会开弓善射,还会模仿各地口音,熟悉中原腹地各种习俗。”
当田老道说到这里的时候,谭一纪大致明白了,这名为“青马”的二十四人是干什么的了。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间谍特务,用当年的话来说,这些人更像是先行的斥候。”
田老道摇了摇头:“不,比斥候更加精锐,也更加神秘。”
“据我所知,他们不曾参与八旗入关,也没有直接参与战争。而是留着长发,住在中原。以和尚,道士,游方四海的奇人异事,隐秘于民间。传闻中他们隐入民间是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目的。”
“明末东林党掌握着富饶江南大量财富,其中有一些奇珍异宝,在李自成入京之后,这些金银财富被东林党派人偷偷的从香山偷运了出去,埋葬于某地。他们入关便是为了这些宝藏。”
蒋云英听闻此话,不以为然的说道:“这传闻八成是假的,没有任何依据和考究。”
“当然,这事儿也的确没有什么考究。但是种种传闻流传至今,已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也有一种说法,这青马是入关之后,多尔衮从满八旗当中,抽调出的精英。为的是帮助八旗军剿灭天地会。而这种传闻所指,青马存在的意义,便是拱卫清廷皇权。”
“二十四青马传闻一直到光绪年间仍然存在,当年慈禧出逃西安的路上,就有两个青马跟随,护送她一路去了西安。”
说完田老道摇了摇头:“总之传闻有许多,在今天遇到你们之前,我也只是听一些江湖上的人提起过。当年清廷豢养过这么一批人。但是这都两百多年了,我早就以为就算是真的,这当年的青马,也已经不复存在了。”
他看向谭一纪手里的木匣子,上面“从龙入关”四个字,雕刻的十分清晰。
“但是现在再看到了这‘从龙入关’四个字,却也让我不得不相信,历史上或许真的有这么一伙人。直属于清廷命令,又隐匿于民间。至于其目的,就不得而知了。”
听到田老道把话说到这里,谭一纪说道:“那按照你所说,这木匣子就是当年,住在侯家后的那一户关外人的遗留,那么那些关外人就是青马的后人?”
蒋云英也跟着说:“方才我们在那二层小楼里,遇到的三个关外人,也是青马的后人?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田老道摸着下巴:“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说完他叹了一口气:“大清都亡了这么久了,就算青马尚在,八成也只是一小撮做梦想着复辟的遗老遗少吧。”
听着田老道这么说,谭一纪整个人有些若有所思。
自己本是追查梅修武的事情,怎么就和银钗扯上了关系?
这二者之间的关系,究竟只是巧合,还是有着某种千丝万缕,不为人知且需要抽丝剥茧,才能洞悉的真相?
正当谭一纪怔怔出神之际,田老道又追问起来:“小友,你还没和我说,这木匣子是从何而来的呢。”
只听得田老道都这么问了,谭一纪和蒋云英互相看了一眼对方。
一番眼神交流之后,无形之中却也形成了某种默契。
于是谭一纪便将如何取到木匣,以及在木匣里面,发现了这银钗的事情,一五一十,原原本本的告诉给了田老道。
田老道听完之后,长叹了一口气:“谭小友啊,看样子这银钗之事,与你算是分割不开了。”
蒋云英好奇的问:“所以,这银钗到底是什么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