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到了乡试呢?会试呢?
现下可不分南北榜,会试便是天下英才齐聚一堂。
江南士子独霸三鼎甲,翰林院难闻北地乡音,这样的状况在炎朝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穆空青是寒门出身,他欲要投身官场,不说旁的,人脉这一关,便是他的命门。
穆空青细细地同家里人说着种种因由,只是语调有些沉闷。
穆老二深深叹了口气。
儿子说得有理。
都听人说男儿志在四方,欲要更进一步,还是得出去瞧瞧。
而孙氏刚在兴头上还没过去,便听了这个消息,登时那眼泪便“唰”地一下就下来了。
“这一去就是这么远,再见面时,我都不知能不能认出我的空青来了……”
穆空青这还是头一次见自己娘亲哭成这样。
他登时就慌张了。
穆空青提出这事时,就连穆老二和穆老头想到的,都是能不能不去永嘉书院,换个近一些的地方。
而孙氏却没有想过。
她听儿子说,这永嘉书院,是整个大炎朝最好的书院,所以即便山高路远,她也没想过不让儿子去读书。
她哭的只是即将到来的分别。
这让穆空青更加不知道该从何劝起。
他可以对他爹,和他爷爷奶奶说,他路上有人陪同,还能乘坐大商行的商船,是以定然是安全的。
他可以对他们说,永嘉书院声明在外,他在书院用功几年,回来说不准就能一举中举,光耀穆家门楣。
可这些劝说、这些理由,对他娘来说,统统都是不成立的。这些事情,他娘亲比谁都清楚。
穆空青也没有旁的办法,只能将他娘亲抱进怀中,试图给她一些安慰。
在穆空青眼中,他到了年纪,需要出门求学,就像前世去上大学一样,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他知晓孙氏必定会有不舍,却没想到孙氏的不舍,让他连劝慰的话都不知该怎么说出口。
却没想到孙氏只是哭了一阵,便自个儿缓过了神。
晚间穆空青难得有些怅然。
他深知此时的儿女情长没有任何作用。
或许他的运气好,可以在这清江府乡试中,吊着车尾考个举人,而后安稳一生。
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不能有任何外力的干扰。
举人之所以同秀才不同,就是因为举人是可以选官的。
虽然通常只是微末小官,但到底也是官身。
可以朝廷现在文风鼎盛的模样,便是同进士都有不少正在候官的,又哪里轮得上一个小小举人。
不能做官的举人,就是在这清江府中,也算不得什么人物。
皆是便如同先前一般,老穆家还是没有任何自保之力。
一旦遇到任何危险,都还是只能任人捏扁搓圆。
所以即便再怎么不舍,穆空青也绝不会,也绝不能因为这种情绪,放弃去江南求学的机会。
“砰砰。”
穆空青的房门被轻敲了两下。
周勤没等穆空青动作,便去开了门。
来的人是孙氏。
周勤一见孙氏,便直接知机地避让了出去。
穆空青见孙氏这时候来寻他,也是惊讶得很。
“娘,你怎么来了?”
孙氏颇有些神神秘秘的意味,拉着穆空青来到床边坐下,往他怀里塞了一个小布包。
穆空青捏了捏,薄薄一沓,像是纸,难不成是书?
却不料孙氏压低了声音对他道:“空青啊,这是秦家先前送来的分红,娘可都瞒着家里,连你爹都不晓得有这么多。你这回去江南,后头也不知多久才能给你送一回银子,你把这些藏好了。”
穆空青先前还是惊,这会儿就是吓了。
这一沓是银票!?
穆空青直接掀开了小布包。
果然,一百两一张的银票,就这么粗略一看,就得有个上千两。
先前他还曾想过,要问问他娘亲关于分红之事呢。
这才几个季度,就能有这么多银子,看来秦家确实是守信了。
只是这么多银子,他娘居然就这么一直瞒着,也不觉得惊讶吗?
穆空青也情不自禁压低了声音:“娘,你都不觉得奇怪吗?先前秦家的生意也没见铺得多开,怎么会有这么多分红。”
孙氏嗔了儿子一眼:“眼皮子浅的,那些大户人家的银子可都是如同流水一般的,给咱家的这些分红,都不知够不够人家吃一顿的呢!”
几千两银子吃一顿,这怕得是当今圣上这么折腾都得被御史兜头骂上一顿吧!
穆空青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
很好,他娘亲成功凭借对大户人家生活的猜想,将自己安抚了下来。
孙氏又道:“咱二房给公中的银子,每月都得有十多两,私底下还给了你爷奶不少,叫他们去补贴大房。”
十多两银子,这若是节省着些,便是放在镇上,也够一个三口之家活过一年的了。
“只是这些银子不同,这些银子要是叫家里知晓了,保不齐家里就得闹起来了。你爹是个憨货,我这才瞒着他。”
这倒是实话。
财帛动人心。
这笔银子,对于老穆家这样的普通农家来说,已经是一笔泼天财富了。
都道父母在,无私财。
若是大房当真动了心思,闹开了要按照礼法分,这些银子还真的泰半都得归属大伯。
穆空青又不是圣人。
他也不要求自己的亲人是圣人。
穆空青斟酌了片刻,从其中取了三张银票:“娘,这些银子你收着,家中若是有什么需要的,便拿出来应急吧。我孤身在外,身上带太多银子不好。”
三百两银子,只要他别在外头花天酒地,只是买些笔墨,几年的时间应当也够了。
孙氏见穆空青只拿三百两,登时便急了:“家中能有什么事?别的不说,公中存着的银子,也少说得有个几百两了。你在外头万一……呸呸呸,总之不成,这你得听娘的!回头娘给你衣裳里头多缝些内扣,你多藏几个地儿!”
穆空青也是哭笑不得:“我在书院中又能有什么事,左不过买些笔墨罢了。娘,实在不成你便将这银子当做你的私房,当做姐姐的嫁妆。我当真不带那么多。”
孙氏被儿子的拧劲儿气着了:“这人在外头,衣食住行哪样不要银子?你便是将来同同窗们吃酒,那也是要银子的!这事儿你得听娘的,都带上!”
最后两人一番推,孙氏用一句:“你才几岁,能懂什么。”成功将儿子所有话全部堵了回去。
只能说在亲娘眼里,孩子就是孩子,在外头有多了不得,那也是她的孩子。
不过穆空青也成功塞不少银子在孙氏手里。
既然家中银钱不少,那穆空青还是更希望,他娘能直接买下一个院子。
就当是他小市民思想作祟吧。
至于这院子究竟什么时候买,在哪儿买,就全看他娘的了。
况且,虽说田地是老穆家的根儿,是绝不能丢的东西,但他娘亲看着却不像是想继续在穆家村中生活的。
先前她一个人在镇上,不是也过得挺舒坦的?
留笔银钱在手里,可选择的路也多些。
穆空青不知永嘉书院具体是何时纳新,但左不过就是九月下旬。
他的时间不多,将家里的事全部敲定之后,便和穆老二一起,去镇上向周秀才正式行了拜师礼。
那场面说不上有多大,不过是平日里同二人交好的文人在场做个见证,可于这师徒二人来说,却是全上了最后一块。
师徒如父子,在大多数情况下,师父教导徒弟,便是徒弟的亲生父母都不得插手的。
如今这礼一行,便是正式认下了这事,穆空青也成了周家半子般的存在。
周秀才直接将一块刻着“博”字的玉牌给了他,告知他日后若有急事,便带着这玉牌去博闻书肆。
平日里若是要寄些信件回来,也可直接托到博闻书肆那里。
没等穆空青说出什么感动的话语来,周秀才便道:“闲话休提,若非老夫没孩子,八成也不会想着收徒弟。这玉牌,也算是先前我帮着秦家瞒你的补偿。”
穆空青的一腔感念之情,又一次被周秀才三言两语敲了个稀碎。
论起破坏氛围的本事,他老师当真是独一份儿的。
这日是八月二十一。
穆空青背上了包袱,里头装着几件路上换洗的衣服,还有他最心爱的几本书。
老穆家所有人都陪着他到了码头。
孙氏看着他不说话,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
穆白芷将手中的布包塞到他手里,轻声同他说着里头都是什么药。
穆老二拍了拍儿子的肩,又同随行的周勤道了谢。
身后的商船属于清江府内数一数二的大商。
穆空青有了秀才功名,他所乘坐的船在过钞关时可以免去银钱,是以来往的船只都很愿意搭载。
这位大商想要在穆空青未发迹时套些交情,便刻意将自家商船出发的时间向前调了几日,只为搭载穆空青到江南。
身后传来船工的号声,穆空青没再多耽搁,转身便踏上了前往江南的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