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愿书中,肯定有守城士卒的亲朋好友。士卒们打仗,一是为了荣华富贵或混口饭吃,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亲人。如果自己的亲人都发对自己,这些士卒肯定会反戈相向,成为永义军的盟友。
“准备一份讨黄檄文,诏告天下。”
李道澄觉得,一篇好的讨伐檄文,胜过十万雄兵。
“讨黄檄文,还是道澄亲自动笔为好。”
李道澄的笔杆子和嘴皮子,郑霸天多次领教,心悦诚服。
李道澄苦笑一声,三师兄都发话了,只能照办。
十日后,永义城内,群情激愤。
数万东华王朝百姓,从南华城渡江来到永义城,聚集在永义军军营,请求永义军早日出征平叛。
这些百姓,有的跪地磕头,有的绝食呼吁。
永义军将士们,尤其是第六军团的英雄豪杰,都在摩拳擦掌。
“黄晖这个龟孙子,还敢弑君称王,胆儿够肥的。”
“黄邦死了,就该永义公称王。”
“咱们永义军替天行道,要将黄晖千刀万剐。”
……
永义军将士们,人手一份讨黄檄文。
东华王朝的同胞们:
黄晖大逆不道,弑君称王,天怒人怨。
光羽大军侵犯边疆,黄晖身为大将军,贪生怕死,致使半壁江山落入敌手,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永义军不畏强权,应邀对抗光羽大军。永义军的将士们浴血奋战,终于收复全部失地,希望东华王朝的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共享太平。
黄晖为了一己私欲,拥兵自重,祸国殃民。
东华王朝上千万百姓,签名请愿,请求永义军出征平叛。还有数千万的百姓,都在心中期盼永义军能够早日诛杀逆贼黄晖。
为了天下大义,为了让东华王朝所有百姓都能安居乐业,永义军决定出征讨伐乱臣贼子黄晖,不成功誓不罢休。
……
李道澄撰写的讨黄檄文,传到黄晖手中。
黄晖气急败坏道:“永义军,真是歹毒,这是要置我于死地啊!”
讨黄檄文颁发五日后。
郑霸天,率领第一军团和第三军团,开赴华中城。
永义军将华中城,团团围住。
华中城原有守兵五十万,黄晖带去二十万前往京城,如今,华中城只有三十万守军。黄晖的心腹公孙衍,负责镇守华中城。
“幽冥,你率领随军修士,将请愿书及讨黄檄文撒满华中城。”
幽冥领命而去。
一个时辰后,华中城内,到处是请愿书及讨黄檄文。
华中城的士卒,捡起请愿书和讨黄檄文,偷偷传阅。
“黄大将军,还真是乱臣贼子。”
“弑君称王,那是要灭九族的。”
“永义军出征讨伐,黄晖肯定死定了。”
“永义军能征善战,咱们还是投降为好。”
“张三,请愿书上有你父亲的名字。”
“王五,请愿书上有你哥的签名。”
“李四,这是你弟弟的签名。”
“快藏起来,让公孙元帅看见了,咱们都得掉脑袋。”
“怕个啥,公孙元帅现在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欧阳师尉的父亲,也在请愿书上签名了。”
………
华中城的士卒,人心动摇。
郑霸天,组织数万士卒,在阵前喊话。
“打开城门的士卒,无罪赦免,还奖励黄金十两。杀掉公孙衍的士卒,荣升一等功,奖励黄金一百两。放下兵器的士卒,过往不究。顽抗到底的士卒,视同叛军,杀无赦。”
华中城内,将士们斗志全无。
师尉欧阳云率领一万士卒,打开南门,向永义军投诚。
郑霸天一声令下,十万骑兵冲进城内。
“放下兵器,违者杀无赦。”
灵韵身先士卒,骑着一匹黄骠马,在华中城内驰骋。
骑兵之后,五十万步兵涌入华中城。
元帅府内。
公孙衍已经身首异处,三个士卒兴高采烈。一人提着公孙衍的头颅,一人抱着公孙衍的身子,另一人拎着公孙衍的两条胳膊。
三人找到郑霸天,将公孙衍的尸首献上。
辨认无误后,郑霸天派人取来一百两黄金,交与三人。
“三位好汉,一百两金子,如何划分,你们自己决定。”
三位士卒,拿着金子,一分为三,一人三十三两,余下的一两金子,三人晚上准备下馆子,好好吃上一顿。
郑霸天,留下第三军团驻守华中城,然后率领第一军团渡过东华江,进驻中都城。中都城原来的五十万大军都已经开往华中城。如今的中都城,只有数千士卒,见到永义军后赶紧丢掉兵器投诚。
永义军第一军团到达中都城时。
李道澄率领第六军团,从永义城方向渡过东华江,进驻南华城。
五日后。
永义军占据华中城、中都城和南华城的消息,传到东华城。
朝堂上,黄晖坐在龙椅上,有些闹心。
“诸位爱卿,永义军来势汹汹,如何应对?”
文武大臣,互相对望,都是沉默不言。
骂也骂不过,讨黄檄文掷地有声,打也打不过,永义军打得光羽大军兵败如山倒。逃也逃不了,东华城往东就是浩瀚无边的南冥海,往北是妖族,进去就是给妖怪当点心,往南是元吉王朝,那里有光羽大军磨刀霍霍。往西是永义军的地盘,等于自投罗网。
“诸位爱卿,你们倒是说话呀?”
黄晖心中气恼,这些文武大臣,平时一个个口吐莲花,说的天花乱坠。碰到难题,一个个成了缩头乌龟。
“公孙武,你有何主意?”
“大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黄晖有些欣慰,公孙武不愧是自己的心腹,总算说了一句人话。
“公孙武,本王命你挂帅,领兵前去抗敌,如何?”
“大王,臣才疏学浅,恐难担此大任。”
公孙武赶紧婉拒,升官当然是好事,那也得看是什么时候。天下太平时,当个大元帅,可以抖抖威风。大敌当前,尤其是敌众我寡时,当个大元帅,就是送人头的买卖。
公孙武的全家老少都在京城,公孙武挂帅出征后,全家老少就是人质,肯定要被黄晖控制。
公孙武心想:自己上了前线,打得赢还好,名利双收,打不赢的话,投诚都不敢。如果自己投诚,全家老少就得死光。
“公孙武,依你所见,何人可以挂帅出征?”
黄晖逮住公孙武不放。
“大王,首辅丁大人足智多谋,定有应对之策。”
公孙武被逼无奈,将丁无畏作为挡箭牌。
丁无畏闻言,心中大骂道:“公孙武你这个王八羔子,咱们一起逛青楼,好几次都是我帮你买的单。到了关键时刻,你就把我出卖。”
“丁爱卿,你可有良策?”
黄晖望向丁无畏,心想:首辅大人,不是这么好当的。
“大王,永义军声势浩大,唯有大王御驾亲征,才能鼓舞士气。”
丁无畏狠下心来,事已至此,只能与黄晖分道扬镳。
永义军有雄兵三百万,黄晖的军队不到五十万。现在,永义军已经有百万大军渡过东华江,十日内,就能赶到京城。
黄晖已经穷途末路,丁家还得另寻出路,不能跟着黄晖一起完蛋。
“诸位爱卿,既然大家都没有好的主意,本王也不强求。本王倒是有一个主意,不知诸位爱卿,有没有兴趣听一听?”
“大王,愿闻其详。”
文武大臣如释重负,赶紧众口一词。
“诸位爱卿,咱们君臣一场,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你们的家人,我已经下旨让御林军接他们来王宫。你们这些文臣武将,就随同本王一起死守东华城,如有逃跑者,休怪本王心狠手辣。”
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全都面色惨白,战战兢兢。
文武大臣在心中直骂娘:“挨千刀的黄晖,真是歹毒。趁着我们朝会的时候,神不知鬼不觉,就将我们的家人作为人质。”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黄晖已经捏住这些文武大臣的命门,这些文武大臣即使心有不甘,也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