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之后,大成军与保千佑的大顺军决死一战,保千佑阵前中箭落马。大顺军阵脚大乱,大成军乘势掩杀。正所谓后败如山倒,身经百战的大顺王竟是活生生被踏死于乱军马蹄之下。
剪灭保千佑,大成军实力大增,借势吞并了之前在大成与大顺之间摇摆的永定王和安平王等数支义军。在失去了作为墙头草的基础之后,永定王和安平王甚至没能保住自己的脑袋。
大成军的势力已堪堪可与大夏国分庭抗礼。在谋臣与众将领的“劝上”声中,大成王称帝似乎水到渠成。是啊,经历了刀剑与鲜血的洗礼,活下来的人是该弹冠相庆了。等待他们的是王侯将相的封号和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然则就在登基前一个月,大成王旧创数次复发,屡治而不能痊愈。好不容易勉强挨到既定的登基大典前夜,终在电闪雷鸣中油尽灯枯。
弥留之际,大成王给他的儿子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国无二君,褚非帝姓。”
褚全方有三子一女,长子褚天娇,次子褚天材,三女褚春,幼子褚天晴。
大成王这句话,或有两个意思。其一,是出于他的三子一女各有自己的地盘。尤其是长子与次子,堪堪实力相当。若不抱有更大的野心争帝,就称个王,和大夏国共领江山。
其二,又或是知道长子次子在他死后必争帝位,而褚非帝姓,却是渔翁得利。而这个得利之人,可能是大夏国皇帝,也可能大成军中的其他人。
但听了父王的话,褚天娇和褚天材互相看了一眼,没有任何表示。然而,褚春却感觉到了两位兄长目光中阵阵寒意。显然,两位兄长并没有将父王的话当真。
大成王自然也能感觉到长子次子心中所想。于是勉力支撑起身子,目光从阶下众将身上一一扫过。他想要找出那个可能的帝姓之人。
尤是将死之人,目光所及,阶下众将即便俯伏于地,也如芒在背,无不瑟瑟发抖。
突然,大成王身躯一震,眼中精光照射,同时着抬起手来,往阶下一指。
“帝姓者……你……”或许是太过于激动,大成王一口气喘不上来,抬起的手激烈颤抖起来。
“父王——”跪伏在榻边的褚春一声惊呼,急忙直起了身子,一手扶着父王,一手轻抚大成王的胸。褚春这一忙乱,正好挡住了大成王的视线。
“春儿,你……”大成王终于呼出了那口气。他看着褚春,目光有些迷茫,有惊,有怒,有恨,有爱,或者还有那么一丝听天由命的欣慰。
父女二人目光交接,大成王嘴唇翕动,但已经说不出话来了。褚春以耳贴在大成王胸口,心头一震。父王想说的竟然是:
“尔为后也。”
随即大成王抬着的手垂落了下来,头一偏,去了。
跪伏在阶下的赵世褀长长吁出一口气。凭直觉,大成王目光所及,抬手所指的那个人,就是自己。若非为褚春挡住,一旦大家看清楚了,他即刻就会被褚天娇和褚天材令人拖出去,砍下脑袋后,当场献奉于大成王榻前。
由于大成王尚未举行登基大典,自然谈不上立储。大成王即死后,褚天娇和褚天材却也顾不上找出父王手指帝姓之人,即陷入了争夺皇位的争斗之中。
大成王留下的八个字遗言,他们只记住“国无二君”四个字。兄弟二人拥兵自重,经过一年的明争暗斗,双双死于火拼之乱。
然而,事情还没有完。两位兄长的死,似乎是为年仅十五岁的幼子褚天晴登上皇位铺平了道路。褚春虽竭力反对,但架不住众多将领谋士的“劝上”。
褚春痛心不已,她不想再失去她唯一的弟弟了。大成王在死前最后一刻留给她的遗言,在她心中,是冥冥中的一把利刃。但在一片“劝上”声中,褚天晴不仅听不进褚春的劝阻,反而因此与姐姐而心生嫌隙。
水到渠成,褚天晴登基万事俱备。而冥冥中的那把利刃再次狰狞。在“登基”前夜,褚天晴竟然被一根鱼刺给卡死了。
吃鱼是登上皇位的一个程序,取的是“鱼化龙”的寓意。因此需得是吃全鱼。鱼不能大,大了吃不完。也不能太小,太小化不成龙。那条专门送来的黄河金色鲤鱼称过,正好九两九。
唯与先王不同的是,年仅十五岁的少年没有能留下一句话来。他大睁双眼,看着他的姐姐,喉咙里发出幼兽般“呜呜”的声音。窒息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