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元年一月,朱棣颁布了一条针对靖难时期流散在各地的兵丁将领的诏书,内容如下:
一各处守城官军,有系别卫调到并征进漫散军士,见在他处,各还原衞所,本处官司不许留难阻当。其奉差守城文武官员及内官人等,诏书到日起三月内,俱各回京,到期未归者,逮捕后斩。
二所有逃军以及作战时冲散军兵藏躲山林者,诏书到日为始,限三个月之内赴官,首告免罪,所在官司发回原衞所着役,到期未归者,逮捕后斩。
三一天下各都司衞所官军,皆太祖皇帝恩养者,奸臣迫胁调遣拒战,情有可悯。见存者俱还原衞所,其有阵亡伤故失陷病故者,官则袭其子孙。旗军每名赏钞五锭,户无壮丁补役遗下寡妇母女者,所司善为存恤,愿从亲还乡者听从其便。
齐泰与黄子澄先后被抓,六月被押送回京城。
由于之前朱棣发布的那道诏书,是在早朝时与文武百官们共同商议拟定所成,所以当朱棣判决齐泰与黄子澄斩立决时,众臣们都哑口无言。
因为朱棣严格遵守了诏书的旨意,圣旨昭告天下后,曾与朱棣对抗多年的盛庸还有平安回到济南,朱棣一点都没为难他将他官复原职了。
而齐泰与黄子澄二人,在朱棣攻打南京的时候跑出去募兵,京城攻破后,他们既没像与之同去的黄观一样自杀殉国,也没在接到诏令后回朝,被抓到时已经超过诏书内的时间了。
所以朱棣非常占理的杀掉了这两个眼中钉,虽然他仍旧觉得就这么痛痛快快的将他们斩首,着实有些不解恨。
要说建文朝里朱棣最恨的是谁,那恐怕就是齐泰与黄子澄这两个人了,虽然他们两个没有方孝孺死的惨,但方孝孺那完全是自找的,因为人家朱棣一开始没打算杀他,是他自己激朱棣。
朱高炽从一开始就知道,朱棣能放过方孝孺,但绝对不会放过齐泰和黄子澄,但若真让朱棣用历史上凌迟诛三族的方法对待他们,那么先期下的功夫也就白费了。所以才在诏书上加了一个期限,过期不候就是这个道理。这样一来,既让朱棣解了恨,又保住了好不容易扭转的大好局面。
深夜皇宫御书房里朱高炽和朱棣两个人分两桌而坐,每人面前都堆了几摞二尺多高的奏折,此时已经接近凌晨,两人却都还在挑灯夜战。
朱高炽坐在灯下打了个哈欠揉了揉眼睛,半晌后气咻咻的把折子往桌上一摔,自己跟自己发脾气似的喊道:“这日子没发过了!”
朱棣放下手中的朱笔笑道:“都说了不用你陪,你却偏偏不干,困了就回去睡吧!”
朱高炽鼓着腮帮子转头怒瞪朱棣道:“这还让不让人活了?每天都有这么多折子,一日复一日铁打的人也受不了啊!”再说他的龙袍py都六个月了还没实现,每天光批折子就批的头昏眼花四肢无力了,谁还有工夫做那爱做的事?
朱高炽现在极其的欲求不满,但是偏偏有心无力也没时间。
朱棣耸耸肩道:“那有什么办法?你皇爷爷不也是这么过来的,我们这还是两个人呢!再说,总不能不批吧?那岂不成了昏君了。”
朱高炽咬了咬唇心里恨恨的想:“妈蛋,谁能和朱八八同志比?每天累得跟死狗一样,后宫还能照旧临幸,生了一个又一个儿子,而且存活率还特别高。”
“这样下去不行,父皇你得想个办法!”
朱棣手里捧着奏折,抽空看了朱高炽一眼道:“丞相这个职位倒是能帮忙批阅奏折,不过被你皇爷爷给取消了,所以你就别想了,再说皇权统一中央集权,朕可不想大权旁落。”
“可是父皇,这不是长久之计啊!想想办法吧,要疯了!”朱高炽从自己的桌旁跑到朱棣那里和朱棣挤在一起撒泼耍赖。
“别闹,别闹!你还不得容父皇想想,总不能说风就是雨。”其实朱棣自己何尝没有这方面的考虑,不过这事还得周密的考虑清楚以后才能行动。
朱高炽楼主朱棣的脖子亲了朱棣一口后道:“那父皇你可得快点想,你没看儿臣 都面有菜色了吗?再不吃肉我干脆就跟道衍师傅一块出家算了。”
朱棣抱着朱高炽的后腰,啄了一口朱高炽的耳朵道:“怎么?炽儿你想要了?想要你就说啊!”说完朱棣的大手暧昧的在朱高炽的腰上揉捏了两把。
朱高炽看看两人桌上的奏折,垮着脸道:“还是算了吧,我怕我现在满足不了父皇你!”
朱棣脸色极差的想起还有那么一码子事,他捧住朱高炽的头狠狠的在朱高炽的脸上咬了一口,成功的在朱高炽的脸上留下了一圈牙印,然后推开赖在自己怀里的小崽子恶声恶气的道:“快滚吧!赶紧把你的折子批完。”
“父皇,你不要想赖掉!哼。”
朱棣磨了磨牙,这小王八蛋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